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银玉芝

更多

应进一步扫清政务透明的障碍

发布时间: 2010-09-30 07:5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由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合作的“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观察”项目发布的《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2009年度》指出,30个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信息公开六成不及格,国务院下设机构仅两单位及格。(9月29日《京华时报》)
  对于这份行政透明度的结果,公众既不惊奇也不陌生。在此之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也发布了一份类似的排行报告。虽然具体排名有一定出入,但两份行政透明报告结果,都显示行政透明度不高这个不争的事实。尽管从整体上看结果有些令人失望,但不应忽视的是,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起步比较晚,直到2008年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施行之后,虽然有法可依了,但行政惯性使然,政务透明的过程会很漫长,不过政务越来越透明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对于以上结果,公众应理性认识,不必过分悲观。
  从现实分析,政府信息公开起步虽晚,但这并非行政透明度不高的根本原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于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其实是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的,只是其强制性规定不够。譬如公众最为关心的预算公开,仅仅规定了各级政府部门的义务;而另一备受关注的三公消费,从信息的属性上看,应列入行政开支行业,理应公开,但条例措辞模糊,并未直接规定。在此情况下,信息公开的程度实际上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公开时往往就低不就高。
  另外,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部门之间,其实往往也会互相观望。别的部门没有公开,别的地方没有公开,寄望于某一部门、某地主动公开,当然是奢望。不仅如此,政务透明程度尚缺乏惩罚性约束。法规施行之初在某些方面留有余地,是正常的,任何立法都是不断博弈、互相妥协的结果。政府信息公开有法可依,得以迈出第一步,为今后推进政务透明打了基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通过这2年多的施行实践,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被各界广泛认识到,下一步应致力于弥补这些缺陷,明确界定负责信息公开的指定机构,并确保有责可问。
  当然,还有些问题不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以解决。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个人和组织有权申请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但申请结果并不理想。不少申请被以涉及国家秘密、社会稳定、人事、历史信息为由拒绝。因此,要让各级政府部门放弃保密思维,就必须对保密法进行修订,确保政府信息以公开为惯例,不公开为例外。同时,对政府部门的外部评介有其推动意义。比如类似学术机构发布的行政透明报告,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银玉芝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银玉芝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