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作者专栏 > 银玉芝

更多

百年建筑需要制度文明来维护

发布时间: 2010-11-02 10:1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昨日的《人民日报》用了几乎一整版篇幅探讨中国为何缺少“百年建筑”的问题。简单归纳起来,造成建筑短命主要有五点原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规划的短视行为,崇拜GDP、大搞形象工程的错误政绩观,拆迁卖地的利益驱动,无法回避的质量问题。读完这篇文章,感觉已经无话可说,该说的都说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一遗漏。
  在同一版面,《人民日报》还配发了评论,作者无不忧虑地分析认为,短命建筑来自“短视”文化。这一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如果继续追问文化为什么就会短视呢?作者引经据典,认为这和长期的文化传统无不关系。对此,我深以为是,就像对建筑短命以上的五点见解一样。需要补充的一点,眼界、文化上的短视,并非无可救药。当然,每个国民如果都有像一些发达国家公民对自己文化、建筑的那般保护意识,这无疑是可以庆幸的。但既然实际并非如此,我们就必须让这种“短视”得到抑制。
  承认并深刻认识到建筑短命背后的各种问题,是呵护出百年建筑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短命建筑问题被一定程度上否认。实际上在今年4月,最早由《中国日报》的一篇报道引发了对短命建筑的讨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当时说,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增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有高达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但这些建筑的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就在报道出来之后,相关部门却对此进行了辟谣,特别是否认中国建筑存在不少质量问题。
  相关部门要对此辟谣,是很正常的,其出发点很简单就能想到。但事实如何,公众自有主见。只是,如果只有公众一边倒的意见,却没有正式的承认,建筑短命的事实怎么掩饰,也呵护不出百年建筑来。当然,我们就这样建了又拆,拆了又建,不要什么百年建筑,不那么在乎建筑质量,也并非就不可以。只是其危害和后果,也必然需要我们去承担。事实上,我们已经是这么做了很多年,恶性循环的苦果也已经饱尝。
  对此,认识其实已经很到位。建筑短命的五点原因以及长期以来的短视文化,分析得那么透彻,但是这些并非地方官员关心的重点,很大程度上说,也不是一地一城可以独立解决的。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没有政绩如何证明自己,不拆迁卖地又如何平衡收支……政绩考核体系、财税体制、官员授权方式等等都导致了不拆不可能。至于建筑质量问题导致的短命,其背后是权力运行存在不少灰色地带,权力得以寻租,建筑质量监管失灵。
  百年建筑的意识和理念固然重要,城市规划的合理,拆迁改造较少,不必唯错误的政绩观,最终需要完善的制度。如果我们这样的大拆大建发生在一个法治社会,首先是不可能,其次如果发生了,必然有人要为此付出代价。可我们有人对此负责,有人因此被追责吗?制度之失可见一斑。如果这个问题确实无解,或者目前无解,那么建筑的短命至少现在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对此的分析、评论再多再激烈,其功效也更多只停留在纸面上,即便《人民日报》这样层级的媒体持续关注,也几乎不能阻挡哪一栋楼短命被推倒,或者因为质量不好自己变成“楼脆脆”的命运。
  稿源:荆楚网
  作者:银玉芝(长江商报评论员)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银玉芝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