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对应的是公共精神的提升
发布时间: 2010-12-03 07:5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自从便民自行车推行那天起,租车难、被霸占的现象,就一直让市民不满。据统计,在目前已经投放的3万多辆自行车中,大约有1000辆长期被霸占。一旦车被霸占,直接导致租车难,而租车难又刺激更多人霸车。
客观而言,城市公共服务很难让人完全满意。但出现如此高数量的“公车私用”,确实让人不得不抱怨。显然,这涉及公德问题,同时背后也反映出便民自行车管理上的漏洞。对于这些漏洞,一些实际上已经弥补,但与市民满意尚有距离。至于市民的霸车行为,单纯地批评亦无济于事,因为公共精神的长期缺失,提升公德绝非一日一时。我们报道和讨论这一问题,即希望通过集思广益,最大程度解决一些问题。
伴随便民自行车出现的抱怨,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没有便民自行车所有问题至少表面上都不存在。事实也基本可以这么说,国内大部分城市确实没有这一公共服务,也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既然我们搞了这一公共服务,就应该将把好事做好,而不能沦为一项绿色政绩和面子工程。对此,共识应该是具备的。也正是因此,尽管存在问题,并没有人认为应该取消便民自行车,回到过去。
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实际上都存在类似问题,比如公交、轻轨、出租车……各种倡议和讨论也在反复进行。对于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倡议、讨论,其实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便民自行车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这一公共服务的推出,时间也还不长,必然有问题有摩擦。霸占便民自行车为“私家车”,或者不够爱惜甚至损害免费自行车,都是预料之中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适度宽容。
从目前市民意见和一些声音看,有人提出应该收取数百元的押金,以有效解决霸车现象。当然,这一手段在有的城市确实如此,但这和公共服务的初衷其实是冲突的。任何公共服务,首先不应该加重公众负担,更不应该将责任倒置。何况,对于已经办理借车卡的数十万市民,难道全部重新办理一次?
逐一分析以上问题,其实既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市民身上,也不能全赖服务机构。这一点运营企业也是承认的,关键是自行车的投放还不够,造成了租车的紧张,才导致部分市民霸车。公共领域并不否认个体利益,在公德和个人方便上,有的市民选择了后者。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抱着相互挑剔的心态,虽然可以理解,却无助于解决问题。
对于车辆投放不足的问题,市民、政府和媒体应该督促尽快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应该继续完善。具体的解决办法,可以广开言路。我们相信,既然有那么多市民对便民自行车存在的问题不满,也必定有那么多的市民乐于献计献策。一项公共服务既然涉及公共利益,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公共服务对象,最需要的都是提升公共精神。只要朝着这一正确的方向改进和完善,不仅霸车、损害车辆的现象会减少,公民精神和公共道德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稿源:荆楚网
作者:银玉芝(长江商报评论员)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双建)
关键词:银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