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日本核电站泄露危机影响,多地出现抢购食盐的情况。国家发改委17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哄抬食用盐价格等违法行为。发改委强调,中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3月17日新华网)
不仅发改委辟谣表示严查,各地政府以及中盐总公司均纷纷出面辟谣,但效果却并未立竿见影。透过此起事件,有人分析认为,食盐抢购风波考验考验政府公信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类似事情其实我们并非第一次遇到,但公众的心智似乎总是那么脆弱而不成熟。这不能完全责怪普通公众,毕竟抢购风波16日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但大部分地方辟谣时间已经是17日。何况从官方辟谣到公众获得信息,还有一个过程,特别是信息流动相对慢一点的县乡镇及农村地区。
日本核事故,引发蝴蝶效应殃及到我们的竟然是抢购食盐,令人匪夷所思。因为灾难性因素,抢购物资的事情并不少见,但相较而言,本次强震的发生地日本,物资供应却基本平稳,不仅物价稳定而且应对冷静自如,那份镇定必是日久操练才有。当然,这其中成因复杂,但我们抢购食盐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公众普遍性科学常识欠缺,危机应对的经验匮乏。事实上稍有常识就知道,加碘的食盐,不可能真能防核辐射;同样,食盐供应也并无大碍,海盐特别是来自日本海域的食盐并非中国食用盐的主要来源。当然,在一个科学常识普遍较差的社会,遇到类似事情,政府部门更应该及早辟谣,并在危机之前的日常工作中布置好危机处理的预案。在经历了多次事件之后,其实类似预案我们并不缺,但相关部门的反应依旧迟钝,值得反思。
正是因为对谣言的早期控制没有到位,以至于谣言大肆传播,并让正常思维中不可思议的事情被普遍相信,至少是短时性的恐慌,大众普遍性成为庸众。这涉及到谣言的生成机制问题,但是其中政府和社会组织、科学机构的干预不到位不及时,是难以推脱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中国食盐的专卖属性,市场性质并非完全充分,这既导致专卖机构及管理部门中枢的传导滞后,也反映出他们对市场的控制和稳定能力,并没有因为专卖就起到真正的实效。过食盐抢购事件,完全性的专卖优劣有必要反思,进行更好的调整和改革。
另外,透过食盐抢购事件,当反思公众公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在社会根本还没有出现无序的情况下,公众就失去基本的理性,各顾各的盲目抢购囤积食盐。反倒是因为自己的盲目导致了食盐市场的混乱失序,这让部分奸商从中获利。所以,除了检视公众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的反应速度、信息透明度,商贩普遍性的非理性投机行为也值得思考。据各种信息看,全国性的食盐都出现疯涨,而非个例。垄断经营的制度之下,依旧如此,还当追查是否有人利用谣言获利,特别是食盐专卖机构内部人士。
谣言的制造者必须受到法律制裁,特别是利用谣言牟利者应被绳之以法。17日股市也备受影响,开盘之后和盐有关的上市公司出现涨停的情况,令人费解不已。个中原因和联系,相关部门应该彻查,并以最大的透明应对这起抢购风波,才能尽快平息这场闹剧。此外,公众、公众都当反思。不仅本国发生突发事件时,也有必要建立邻国发生危机并可能殃及本国国民安全时的各种应对机制。其中透明是最基本的,日本这次强震后的透明表现以及汶川地震时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透明的政府才被信任,有信任才有公信力,才有能力应对任何危机。
稿源:荆楚网
作者:银玉芝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