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警察景点开枪”不实微博事件已过去数日,但留下的思考仍在继续。昨日,央视新闻频道再次聚焦该事件,并披露了更多案件详情。这条网络不实信息的起因,是因为一位游客在朝天吼景区漂流遭遇不愉快,并听见大巴上有人传言好像听到警察开枪,于是她不假思索就编写进了自己的微博。
“警察开枪”的不实信息一经微博散布,立刻引发强烈关注。次日,当地公安微博“平安兴山”以及荆楚网对此进行了辟谣。但是真实信息竟然一时难以阻挡谣言的再次传播,直到16日造谣者被抓获,事件才逐渐平息。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辟谣新闻在被一些网站转载的时候,被编辑成抓眼球的突发新闻,标题上刻意突出“警察”“冲突”“连开3枪”等字眼,更有甚者配上与事实毫不相干的街头暴力冲突的图片。作为“警察景点开枪”辟谣报道的参与者,荆楚网记者陈莉霖无奈发文表示:“这个缺乏耐心的浅阅读时代,在标题的误导下网民情绪轻易被煽动。这条不实信息产生的流水线上,竟然挤满了网络媒体编辑。”
及时信息公开、辟谣跟进,为何仍然会处于被动?网络的推波助澜是主要原因之一。就网站编辑而言,是否能以尊重新闻真实性为先,是否能将追求点击率置后,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底气回答。在网站运营主导内容的模式下,习惯劲爆、猎奇、炒作的视角和手段,也就不足为奇。在他们看来,一篇正规的辟谣新闻或许无从获得关注和点击,只有将标题或关键词做成网络热词,才会更有关注度、更有传播性。这样的追逐之下,难免会牺牲掉新闻的本源。
新兴媒体日益崛起,如果是以牺牲新闻真实性来换取阅读的便利,那不是传播的进步而是灾难。数量庞大的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以及各种带有新闻推送功能的客户端,如果在这些环节缺乏专业的编辑素养和新闻道德,再碰上盲目的网民和用户,结果简直无法想象。拥有技术的优势并不代表传播的优势,如果网络、手机上总是充斥鱼龙混杂、模棱两可的信息,长久下去只会失去公信力。
这场公共危机的应对,暴露出网络传播的诸多弊病。当“求关注”、“求点击”成为新媒体传播的生存常态,那么未来的传播着实堪忧。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艾丹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