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发布2013全民年度对账单,人均网上支出稳超万元大关,手机支付猛增。(1月14日《广州日报》)
虽然支付宝年年发布对账单,但2013年对账单别有“洞天”。支付宝对账单上干巴巴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走势,体现着商家企业的经营销售状况,折射着消费者和普通民众消费方式的变化、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规模的状况,最终反映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那么,2013年支付宝对账单说明什么?首先说明的是,用户人均网上支出大幅超出万元大关,在2012年的基础上稳步站在了“万元时代”。这不仅折射中国经济中消费这驾马车的快速奔跑,重要的是折射网络消费这种新经济消费模式的潮流涌动。这种潮流正在对实体消费销售渠道造成巨大冲击,从支付宝年度报告中可以再次窥见。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模式正在对传统银行等金融支付模式和平台构成巨大威胁。目前,银行等金融业支付转账是其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大块,而在过去金融转账支付被银行等金融机构独家垄断。支付宝网络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直接威胁着银行支付转账业务收益,已经对其中间业务收入提出严峻挑战。
支付宝等网络金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正在打破银行等金融机构垄断经济活动转账支付的局面,正在形成金融支付转账的良性竞争格局,最终受益的是商家、企业和消费者。这是支付宝2013年年度对账单透露出的最重要讯息。
支付宝年度对账单显示,2013年移动端的支付宝钱包用户数同比增长547%,仅“双11”一天,支付宝的无线支付笔数就高达4518万笔。被业界公认为是移动支付狂飙突进的一年。其背后折射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移动互联网消费、支付的突飞猛进。
令人思考的是,移动第三方金融支付业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地盘,其次是金融企业,然而,在中国却被阿里巴巴等电商互联网企业抢占先机。这值得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刻反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余额宝,着实把传统银行等金融企业吓出一身冷汗。天弘基金和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13日上线后,截至2013年12月31日,短短半年,余额宝的客户数便达到了4303万,户均持有额4307元。也就是说,规模已经达到了1853亿元。按照这个规模和速度发展下去,对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威胁将会越来越大,造成的银行活期存款流失将越来越严重。
一个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只要拥有大数据基础和类似支付宝第三方金融支付平台上沉淀有大量资金,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代销代售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各种方便在线客户的各种金融服务。以此为手段和载体,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加完善快速地发展。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常亮(银行资深人士)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