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报系言论

更多

楚天金报:社会融资创新高折射出“钱荒”真相

发布时间: 2014-01-17 08:1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万亿元。(1月16日《楚天金报》)
  社会融资规模占主要经济金融指标比重迅猛提升。2013年一个年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占M2余额110.65万亿元的16.6%,占人民币贷款余额71.90万亿元的24%,大约占GDP(按照预计2013年GDP增速为7.5%)的31%。社会融资规模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力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激活了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活力,使得市场力量在金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占比逐渐下降,而社会其他渠道融资方式比重越来越高。十年前的2002年社会融资规模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占1.85万亿,占比92%,其他社会渠道提供的融资占比只有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十年后的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为51.4%,下降40.6个百分点,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社会渠道融资规模占比48.6%,上升40.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仅从经济领域来看,金融改革相对滞后。过度谨慎保守使得金融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一个明显表现是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严重不合理。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行业性企业获得金融资源过剩,而中小微企业、农业等难以获得金融资源。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出台许多政策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倾斜金融资源,但始终效果不佳。
  对此,决策层采取了一个策略性的倒逼机制,即在体制内金融机构改革难度较大情况下,放开金融市场融资,放开社会其他融资渠道。反过来倒逼金融体制改革。一招即灵,不仅使得社会融资迅猛发展,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得体制内金融机构感觉到了空前危机。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动了体制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份额的奶酪。不断上演的“钱荒”就是这种效应。
  谁在闹“钱荒”呢?中国整个社会并不缺流动性,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还相对过剩。是体制内的商业银行在闹“钱荒”。“荒”了的体制内的银行,背后是市场机制在向非市场的管制体制挑战,是市场机制与管制经济发生了激烈碰撞,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社会融资在向死板一块的体制内金融叫板,无形中已经形成一种可喜的加快体制内金融改革的倒逼机制。归根结底是在呼唤金融领域加快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路径的改革步伐。
  实际已经证明,金融改革只要沿着市场化方向打开一个缺口,就将形成“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格局。决策层既然已在社会融资包括影子银行上尺度拿捏得非常好,相信一定会顺势而为,以市场在金融领域起决定性作用为改革方向和核心,全力推进金融改革。
  稿源:楚天金报
  作者:常亮(银行资深人士)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莎)
关键词:楚天金报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