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0日举行的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针对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如果以排斥人口的方式来缓解北京城市人口压力,不是一个好办法。“排斥人口不是好办法”,看起来道理很简单,很明白,其实很有针对性。中国的区域发展正在呈现多极化趋势,大城市、特大城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集聚,如何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成为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排斥人口”的思路,近年来就很有市场。
这种思路其现实的原因,从城市管理者来讲,有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问题,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的问题,从普通市民来说,拥堵、排队、房价高也成为突出的生活困扰。一个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要控制人口,人不仅要少,还要大量的少才好。
人口如何才能控制住,甚至少下去呢?不少城市就在人口的“进”和“出”上做文章,比如通过在财产和学历上设置条件,控制外来人口落户;比如以“双转移”的名义设置某些淘汰机制和清理机制,希望高素质人口进来,低素质人口离开。其做法可能各有千秋,但是其中贯穿的发展思维和治理思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人口尤其是从事低端产业的人当做负担,当做包袱,当做“大城市病”罪魁祸首。
任何一个城市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当然不是人越多越好,但是城市发展史一直在告诉我们,封闭和歧视是现代性的反面,人口流入是一个城市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与证明,包容性也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魅力所在。要资源集聚,却不要人口集聚;要人贡献发展成果,却不想要人本身;只要GDP不要公共责任,不能也不应被视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大城市病”当然不能任其发展,人口超出城市承载能力,也必须找到治理的出口。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古以来人口迁徙的基本规律。在人口早已经能够自由流动的今天,无论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人往发展的高地走,往发展机会多的地方走,这也是必然。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口规模的控制说到底是要靠城市功能的疏解,靠改变各类资源的高度集中来解决。“大城市病”的根源不在人,而在于功能过于集中,人往哪里去,不能由行政手段来规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现在是改革热词,但是需要根除的误区在各个领域都不少。让人口流动按市场的配置来,而不按狭隘的管理意愿来,以人为最高价值目标,而不是让管理方便成为首要因素,这才是控制人口规模的应有之道。排斥人口,在任何地方都不是好办法,不仅是京津冀一个地方如此。
稿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琼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