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韩建平:从村支书“王乐义”看改革三十年农民变化

发布时间: 2008-11-05 11:2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王乐义同志是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人,1941年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三十年来,他以顽强的毅力、过人的胆识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使村民摆脱了贫穷面貌。200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集体收入3300多万元,70%农户住上别墅楼。全村连续近二十多年来无刑事案件、无上访案件,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0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现在行走外地,寒暄之间提到自己是寿光人,对方不免要翘起大拇指,说上句,“寿光市蔬菜之乡,好地方。”可见,蔬菜已经成为了寿光市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一张光鲜的城市名片。而给寿光制造这张名片的过程中,王乐义以及他的蔬菜大棚技术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寿光人”,我看到了这几十年来寿光的改革和变化,也看到了寿光人在这些改革变化当中的酸甜苦辣。
  起初,寿光是一个农业立本的县,经济水平相对较差,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民开展土地改革,一些人的脑子也开始“活泛起来”,这批人也就是后来最先致富起来的人。在这帮人中,有做小买卖的、有种植经济作物的,还有像王乐义这样带领农民转变思想,搞农产品开发的。您别看现在寿光的蔬菜远近闻名,蔬菜大棚一片连着一片,几十年前,即便是在三元朱村将大棚盖起来之后的很多日子里,寿光市(原本是县)的其他乡镇的村民还是犹犹豫豫的不敢上项目,不敢种蔬菜。人们担心的是反季节的蔬菜成本投入大、而且不一定好卖。当时,还流传着一些关于大棚蔬菜不健康、不卫生的谣言。由此,可以看到村支书王乐义的难处,也能看到寿光农民在发展蔬菜这条道路上的难处。
  那么,菜农的这些顾虑是怎么打消的呢?寿光的蔬菜又是怎样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并远销海内外的呢?在这三十年当中,我不得不谈一谈其中的一些变化:
  首先,是农民致富思想的转变。在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取得好的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在当地的领导不断的优化蔬菜生产、拓展蔬菜销售渠道的前提下,流传的谣言不攻自破,老百姓便争相到三元朱村去取经。蔬菜大棚几年间便传遍了寿光的各个乡镇,各个村庄。正是这条致富的路子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实惠,从而转变了陈旧的思想,迈向了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路子。
  第二,是当地引导农民致富策略的改变。以前寿光对待农业发展也不外乎是倡导、宣传,可是看到大棚蔬菜的巨大市场潜力的时候,“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也便在几年间迅速建设和发展起来。与之相配套的寿光交通道路建设也不断得到几届领导的重视。现在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号称是亚洲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的高速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你完全可以在三个小时之内驱车从寿光到达首都北京。以农为本的政府行政举措使得寿光走在了蔬菜生产产业化的前列。
  第三,是农业科技和农业交流让寿光的农民开阔了眼界,走上了新的舞台。每年一度的“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都会吸引世界各地的友人前来参观、学习、交流。世博园、农科所、示范基地早已走入了日常农村百姓的身边。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寿光蔬菜就是数量多,现在看来,寿光已经不再是一个蔬菜生产基地,而是一个蔬菜集散、科研基地。而让寿光做出这样改变的正是土生土长的寿光农民。
  现在的农户的大棚里,你不仅能看到蔬菜,你还能看到鲜花,看到各种领先世界的农业科技。现在的寿光已经不是那个农业立本的县,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着近百家大型企业的“山东重镇”。
  如果说,这三十年来,寿光农民最大的变化,依照我看来是思想解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能够更好的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家园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建平
(本文来源: 编辑:余宽宏)
关键词:改革开放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