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山东部分城市正在推进医疗机构用药“阳光集中配送”。然而,这一旨在惠民的医改举措却引发了上百家医药商业企业及医院的质疑:一些地方政府推行的药品“阳光集中配送”变为“一家配送”;独家配送后部分药价不降反升。(6月11日《新京报》)
在暴利达1300%、2000%的药品相继被曝光后,控制药品价格,消除药品暴利,解决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实困境,成了摆在各地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将隐含在药品中的暴利、层层加价、医生回扣等灰色成本从药价中剥离,成了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智慧的考验。
山东的“药品阳光集中配送”无疑是政府管理部门积极应对高药价问题的举措。但好心却可能办了坏事:药品流通环节虽然减少了,却人为地制造了垄断,为被指定的配送公司提供了加价与获取更大暴利的机会。可以说,山东部分城市实现了“集中配送”但没有实现“阳光配送”,搞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集中配送”至少犯了三个错误:一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变自由的市场规则为相对不自由的垄断经营;二是忽略了资本本性,将药品的配送权交给追求利益的营利性公司来经营;三是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似乎想走回计划时代,但结果却走向了市场不像市场、计划不像计划的“两不像”经营。
控制药价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因为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积弊已久、积重难返,所以无论是从生产源头进行规范,还是减少流通环节,亦或是打击医院和医生回扣,都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梦想着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只有做到方法得当、措施科学、出手准确,做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方有望让虚高的药价回归本位,实现让老百姓“病有所医”的目标。
稿源:荆楚网
作者:边城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