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王坤:基层是人才“精神洗礼地”

发布时间: 2012-08-08 09:5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这是一个叫“@璟好”的网友8月3日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内容。这个微博的博主是厦门大学的一名女博士。由于身份特殊,有关她的微博言论很快在网上引起非议。(据《中国青年报》8月8日报道)
  女博士为何发出“死都不下基层”的言论呢?原来,这位厦大经济学院的女博士近日随校方组织的博士团到闽北山区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有关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课题。估计是过惯了好日子,到了贫困地区,一切都不如她的意:“下午出去找吃的,也没个超市,买的尽是瓜子豆子好利友”。
  人才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笔者不知道这位女博士学的是什么专业,如果对基层这般没有感情,可以断定,她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也不会有什么兴趣。她关心的,也就是吃要吃好,玩要玩好,至于贫困县的老百姓过什么日子,关“我”何事?
  早在几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他的号召下,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来到了农村,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农村,同时,也增长了知识,煅炼了才干,提高了素质,这批人后来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如今,在糖水中泡大的年轻“女博士”,不仅缺乏信仰,而且厌恶基层。孰不知,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一种潜心向学的热忱,就算是躲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又会有多大的成就呢?
  看看这些“光辉的足迹”就知道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历了千辛万苦,立足基层搞科研,最终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卧底局长”陈家顺,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卧底”打工。他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试问,这些人才如果不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能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吗?
  令人可喜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深入基层越来越重视,组织人事部门连续多年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官,选拔人才“支农,支医,支教,扶贫”,而且规定,没有两年以上基层经历者,不得报考市级以上公务员。新闻部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使整个新闻队伍经受了基层的洗礼,作品更加鲜活起来。
  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在校的高学历人才,勇敢地走出舒适的生活圈,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诚如是,我们的科研一定会提高到新的水平,艺术作品一定会更加打动人心,各类高层次人才也一定会找对位置,发挥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坤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王坤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