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部分立交桥被铺设水泥锥防流浪汉的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发热议,8月16日,有市民在微博上反映称,南昌火车站广场上的绿化带“石凳”本可以给赶车的旅客坐下来休息,如今这些“石凳”全部被铁栏杆围了起来,市民质疑:这样的做法与广州立交桥下铺设水泥锥防流浪汉的行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8月17日大江网)
从广州立交桥下的“水泥锥”到宁波党校加锁的篮球架,再到被封锁的树桩“石凳”,这一幕幕冰冷的场景,无疑放大了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冷漠与简单。作为管理者,本该主动为来到这个城市或离开这个城市的人们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可是连赶车旅客自己“综合利用”的一席之地——树桩边的“石凳”都被以影响形象为由封锁起来了。这个锁起来的“石凳”确实有点冷。
事情不大,但曝光之后无疑有损南昌的形象,其损害程度远比“石凳”上旅客卧躺要大得多。城市原可以有许多办法来解决形象与服务的纠结,却选择了一锁了之,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使城市形象更加受伤,这岂不是往自家的门内射“乌龙球”?!
城市管理何以一再出现“乌龙球”的尴尬,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显而易见,相比于管理者对形象与政绩的考量,在新时期下关注弱势人群,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筹划与投入,远远滞后。曾有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大量涌现的城市移民及不同群体,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更大挑战。如果管理者仍墨守成规,遇事按老套路出牌,那么,势必导致看上去很美,“用” 起来不爽,甚至出现公共设施捉襟见肘、城市服务缺乏配套、民生疾苦受到冷漠的现象。封锁“石凳”就是典型的一例。
一方面城市政府要看到民众权利的诉求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元,必须将公正、开放、包容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之中,从细节处协调处理好提升服务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另一方面民众也要理解,在目前阶段,城市的公共资源供不应求,有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无可作为。就拿南昌火车站这件事来说,在一时无法解决旅客户外休息场所的条件下,开放“石凳”不是不可以。但相应的管理要紧紧跟上,否则卫生防疫等问题会成为公共安全的隐患。只要城市政府积极应对,开户民智,拆除“石凳”围栏就会利大于弊。比如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的设施资源向公众开放,由所在社区组织义工、志愿者等与职能部门一起管理,就不会再出现城市形象的“乌龙球”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梁江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