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后,昨天,中国工程院也对外公布了这项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一个月。在公布的560名有效候选人中,除了占多数的来自院校及科研院所候选人外,企业的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也占了相当比例,多位企业高管也榜上有名。(5月23日《北京晨报》)
无疑。这条新闻的看点不是增选院士名单公布 而是多名央企高管入围。虽然入围不等于既成事实,虽然入围也不见得是高管们主动而“围”,但还是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围观和拍砖。
央企高管当院士,弊大于利,甚至有弊无利,网民们对此意见很多。高管想当院士,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学术成就获得认可,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这一荣誉头衔能给他的学术实践带来更多的直接或间接便利,比如资金,比如项目、研究团队和关注度等等。而央企高管若真想搞学术,显然有着更加便捷的优势,要项目有项目,要资金有资金,科研人才也不缺,甚至连不成气候的学术成绩也有直接的试验地。在这种情况下,头衔于他们主要是“名”,是一张纸罢了,除了心理慰藉 ,恐怕难以带来实际利益。
而且,央企高管作为权力的赢家,祈求评选结果公平公正不是太难做到,就是太难让人相信。不管怎样,央企高管搞学术作为个人爱好无所谓对错,只是去争一个院士的头衔实在不该!基于人性趋利的本性来看,人们反对央企高管当院士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博弈的问题。问题是,时至今日,央企高管们为何仍旧对院士的头衔念念不忘?
记得前年7月间,同样是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多名央企高管与行政高官在舆论的广泛批评下,终于在第二轮落选院士的候选名单。一时间,不少网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纷纷发帖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然而与此同时,更有媒体断言:这只能是舆论监督的短暂胜利。
现在看来。这样的“胜利”的确短暂。按道理,既然网友反对,舆论拍砖,民意凸显,无论主管增选院士的中国科学院,还是跃跃欲试的央企高管们,就该好自为之,死心塌地,不再去打这方面的主意。
谁料时隔不足两年,相关方面便按捺不住,故伎重演,蠢蠢欲动了。尽管高管们能否当选还有待时日,但这种做派,已经反映出他们对院士增选的草率,起码没有把舆论监督当回事。
看来,要想获得长久“胜利”,光靠舆论监督还不够,需要定几条硬杠杠。比如明确规定什么人不能入围,更不能当选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国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