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马青功:给城管暴力执法开三个“药方”

发布时间: 2014-02-18 08:38:12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马青功  进入电子报

  记者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委宣传部了解到,针对“湟中城管打人,事后竟称打错了”事件,湟中县委、县政府对事情真相进行了认真调查,对涉事单位和相关人员作出如下处理决定:对县城镇管理局城市监察队副大队长兼多巴城管中队中队长梁增虎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对多巴中队副队长阿远鹏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对参与打人的张永虎、祁贵新、陈树帮、马玉强、李国5名城管临聘人员予以解聘。(人民网2月17日)
  临时工又摊上事了,不过想到似乎在近些年频繁发生的恶性执法事件中临时工总是主角也就见怪不怪了,类似事件涉及的主要是城管协管员、交通协管员、辅警等,不一而足,当然和以往事件的剧情一样,打人者又是临时工被辞退,这种看似有点“模式化”和“习惯化”的简单快捷地处理手段能解决根本问题吗?暴力执法问题会否随着这批有点“悲情”色彩人员的离开而不复存在?无疑,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该反省的是部门领导有没有问题?体制机制是否存在缺陷和不足?而不是将临时人员一辞了之,依笔者看,针对城管暴力执法沉疴顽疾可开三个“药方”以期实现对症下药和药到病除。
  把好“门槛关”。临时工招聘准入条件跟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录用相比要低很多,有些甚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而根本不用考试就能进来,有些人只有小学学历,更有甚者,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员也能进入这个队伍,人员可谓参差不齐,执法风格如此“奔放”也就见怪不怪了,为此必须提高准入门槛,将科学素养高、为民服务意识强的人引进到执法队伍中来。
  做好“培训关”。单位聘用临时人员手续简单、粗糙,一般都是即刻“上任”,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使得执法手段过于简单粗暴,临时工是临时聘用人员,从事大都是一些一线执法工作,干得多、挣得少,临时工观念已经深植与其内心,没有过多顾虑和负担,大不了走人了事,缺乏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为此用人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人员培训机制,培训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上岗。此外,临时工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临时工内心不平衡,存在消极情绪也是诱因之一,可以通过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增强临时人员的归属感,是他们能够发在内心而心无杂念的工作。
  落实“管理关”。从严管理执法队伍,执法部门是窗口单位,执法手段文不文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单位的执法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时工,因此,必须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变工作作风,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整个队伍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提高上去也会对个体当然包括临时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
  要破除城管暴力执法这个难题不能片面追求“短平快”,需要多措并举才能形成合力,用人单位也要摆脱“懒政”和“责任排我”思想,多从自身寻原因,找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稿源:荆楚网
  作者:马青功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城管;暴力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