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恣晗:公共自行车“瘫痪”还需政府解围

发布时间: 2014-04-14 14:52:1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恣晗  进入电子报

  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100万人办卡……曾广受关注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了“满街都是自行车”的亮丽风景线,然而4年多的时间之后,却陷入“车辆少、租车难”,部分站点瘫痪荒废的地步。“民心工程”缘何成为“闹心工程”?记者进行了调查。(4月13日新华网)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城市文明进步、民生改善的标志之一,不仅能惠民便民,还有利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格调。所以,武汉市不甘人后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举动。不过,政府的“大撒把”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当企业面临亏损问题时,其社会责任感就会独木难支,公务自行车“瘫痪”也就成了必然。
  自2009年启动以来,武汉市以三镇广覆盖、全免费等特点打造了公共自行车公益项目的“武汉模式”,在运行之初也是广受好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延,借车难、车霸、车辆损毁、岗亭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相继出现,而且愈演愈烈。表面上看,类似的问题各地都有,但是杭州、株洲等地成功的迈过了这道坎,武汉却最终被绊倒了。说到底,不是硬件配套不行,也不是政府投入不够,还是在制度上出了问题。
  虽然各地的公共自行车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但是在具体的运行上是有区别的。例如,杭州公共自行车的前期建设资金是由政府投入,来源是土地出让金,日常的运营费用则是由企业的广告收入和自行车租金共同组成。虽然政府在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后期的投入逐渐递减。更大的好处是,政府为主导保证了项目前期的适应性,多个部门都积极联动配合,还搭建了集租用、查询、管理、结算、防范监控、网络6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租赁服务系统,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很有超前的范儿。
  而武汉模式虽然也是政府主导,但是原则上,政府不直接投入。通过授予企业广告经营权和其他项目的开发权,对企业进行扶持。企业通过其他经营获得资金,再用于公共自行车的建设和管理。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免费”,而且政府前期投入少,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优势。然而,如果项目面临亏损,仅靠企业一家很难获得交管、城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不论在资金上还是管理上都是捉襟见肘。一旦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被资金亏损耗尽,公共自行车项目就必然会陷入困局。
  要想让公共自行车的轮子再转起来,不仅需要政府资金“输血”,还需要政策的倾斜,不仅需要市民的自觉爱护,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监管。所以,政府不仅要将其“扶上马”,恐怕还需要再多“送一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恣晗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瘫痪;武汉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