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李一然:“民心工程”何以“烂尾”收场

发布时间: 2014-04-15 14:35:5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李一然   进入电子报

  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100万人办卡……曾广受关注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了“满街都是自行车”的亮丽风景线,然而4年多的时间之后,却陷入“车辆少、租车难”,部分站点瘫痪荒废的地步。(4月14日 京华时报)
  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既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又有利于引导绿色健康出行的习惯。而这一在启动之初倍受热捧的“民心工程”如今却陷入了 “烂尾”境地。自行车“缺胳膊少腿”、车辆借还困难、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站点设施损毁、岗亭转租他用等等“闹心”的因素让公共自行车项目形同虚设,其中缘由不得不引人深思。
  首先,作为运营管理方的企业肯定难辞其咎。一方面是政府超过3亿元的高投入,一方面是运营企业声称管理维护成本高、广告收益不理想、每年亏损近2000万元的大倒苦水,我们不禁疑问政府的高投入是否被真正用于公共服务项目本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鑫飞达在取得自行车项目后,心思就不在自行车经营服务上,转而投向房地产、广告传媒等领域,这也就难怪”政府投钱了,民生工程却烂尾了,但运营企业赚钱了。“
  其次,记者调查发现,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的具体财务情况,连主管部门都说不清;当大量站点被用于外包经营时,政府既缺乏制约措施,对其经营状况也不掌握。可见,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务项目民营化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候只注重了规划、建设、项目补贴等前期投入工作,对于项目实际运行、后续管理缺乏完善的规范管理和大力监督。“民心工程”不是“面子工程”,它要让民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为民之心和便民之利,而不是当政绩得到满足之后,就弃之不顾。
  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政府免费出让广告资源和给予企业项目补贴作为投入,然后由企业进行出资建设站亭、配置车辆等运营管理。这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民营化摆脱了政府从自身来拓展公共服务资源的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财政压力,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然而民营企业与政府在公共服务上的价值目标却不尽一致,这也让“政府引导+民企运营”模式的弊端凸显。相对于政府关注于公共责任,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自身投入产出率,希望从公共服务项目中寻找利益点,甚至将公共服务项目本身当作利益的来源,以“投入不足”、“管理成本高”等理由向政府索要投入补贴,但相应对公共服务项目的管理却没有跟上。重逐利、轻服务就难以保证“民心工程”的公益性质。
  “民心工程”以“烂尾”收场令人唏嘘。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服务项目采用民营化的方式对减轻财政负担、优化资源配置等确实有重要作用,但这也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社会公共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还是应该处于“掌舵”的主导地位,完善对公共项目服务效果和运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民心工程”真正服务于人民。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颖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张城)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烂尾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