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元投入、上千个站点、10万辆自行车、近100万人办卡……曾广受关注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了“满街都是自行车”的亮丽风景线,然而4年多的时间之后,却陷入“车辆少、租车难”,部分站点瘫痪荒废的地步,成了一个“烂尾工程”(4月14日新华网)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公共自行车烂尾的消息。反正几年前,在常州就发生过自行车免费租赁运营不久即遭瘫痪的事情,投入的2000辆自行车锈迹斑斑、状况堪忧,现在怎样、不得而知。而这次,武汉烂尾的规模更加巨大,仅武汉城管部门免费批给运营企业鑫飞达20多块户外大屏和全部站点广告牌,折算投入约每年5000万元,从2009年至今,共计2.5亿元,此外还累计给予约5000万元项目补贴。仅鑫飞达一家,武汉市投入超过3亿。纵使投入巨大,却因后期管理脱节,最终骑到了“十字路口”。用市民的话说,“好好的民生工程,4年多就瘫痪了,太浪费,太闹心”。
武汉的民生工程烂尾,敲响了警示的钟声。在这个绵长悠远的声波里,其他城市应该汲取怎样的教训?
首先,民生工程,要办就要办好、办彻底,真正地惠及民生。尤其是投入巨大的项目,不能让投入打了水漂。就说运营初期,武汉满大街都是自行车,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可是现在,从争着租车,到急着退卡。原因何在,就在于“使用不便、借不到车”,即使有几辆自行车停在站点,也多是“缺胳膊少腿”的破车。这种窘况,怎么能惠及大众?
其次,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政府不能放弃后期管理,也不能完全指望企业自律。因为逐利是企业的本性。这种本性,很容易让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利己之间选择前者。武汉的许多用于管理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岗亭,不少改为卖报售烟的商摊,停车棚成为汽车停靠点,智能租车系统无法使用,而企业依靠出租岗亭,每年收入数百万元。同时,持卡用户押金带来的2亿多元的存量资金,也有一笔不菲的资本。但企业的心思,却没有用在自行车公共服务上,这就显示出管理的缺位。没有管理而走向烂尾,不正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最后,不是有了投入,有了好心,就一定能办成好事。真正要取得效果,还要有配套的措施,还要有精细的管理,决不能做“甩手掌柜”。此外还要见事早、纠正快。武汉待修理的自行车堆积一片挤挤挨挨,自行车岗亭挪作他用,大量持卡人争相退卡,甚至专门开设“退卡办公室”……面对这些现象,难道都不想想,是群众没有了租车的需求,还是存在着其他的问题?这种麻木,加大了烂尾的进程,造成了公帑的浪费。使一件本来的好事,收获了一堆的不满。
如今许多城市包括西安,都在上马便民自行车租赁项目,其中的利好自不待言。为了杜绝武汉教训的发生,做到不失分、民满意,就应该对此进行剖析,从中找出预防的良方。
稿源:荆楚网
作者;雷钟哲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