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轩:权力约束不规范,人人都可当“掮客”
发布时间:
2014-04-29 11:44:07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石轩 进入电子报
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网发布了习近平关于秘书工作的讲话,指出“不能认为‘机关牌子大、领导靠山硬’而有所依仗、有恃无恐,更不允许滥用领导和办公室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在此之前,一些地方对违规配备的专职秘书进行了清理。(4月28日《新京报》)
在反腐工作不断深入的当下,既往一些让人关注较少的秘书如今也纷纷成为舆论媒体的焦点,这样一些“权力掮客”、“贪腐掮客”的存在,我们在愤怒和鄙夷之后是否也应当反思,这样的贪腐的根源折射出什么?
当然,确实有着一些秘书自己行为不端,但是否也应当发现还有不少人在工作之初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们之所以最终走向牢笼,其根本还是在于主要领导的影响,所谓的上行下效。不难试想,当领导热衷于贪腐之时,秘书自然恐怕能够知晓一二,当秘书在长时间耳濡目染以后,心中自然会认为这样一种腐败存在并无太多奉献,进而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
此外,对于“权力掮客”这样的称谓,恐怕不能简简单单的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身份,从某一方面折射而出的就是当前官场中干部选任的漏洞。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当下,不少别有用心的官员在晋升路上往往热衷于剑走偏锋,通过秘书等方式打通与主要领导的联系渠道,从而希冀能够享受一定的照顾。若非如此,秘书也就毫无机会成为“权力掮客”。
取消和清理违规配备的专职秘书,固然可以让可以有权有机会贪腐的人员数量在减少,但这却并非治本良策。当秘书这一个腐败的中介消失以后,官员干部的同学、亲戚、子女等等都可以胜任这一贪腐媒介的角色,进而成为“权力掮客”、“贪腐掮客”,毕竟这一“掮客”的本身并非是秘书,而是权力的滥用。
总而言之,取消专职秘书,清理违规配备专职秘书可以治标,更可以让带有秘书标签的“掮客”消失不见,但还会有更多“子女牌”、“朋友牌”的“权力掮客”和“贪腐掮客”再出现。监管部门应当发现,此类现象的根源在于权力的约束有待提高,如若不尽快将制度的笼子进行完善,恐怕此类“掮客”难以杜绝。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石轩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专职秘书;特权;权力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