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梁三石:如何斩断“冒名顶替案”背后的黑手

发布时间: 2014-05-19 16:43:3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梁三石  进入电子报

  去年8月,在广州打工多年的衡阳县女子曾巧娟在办理广州社保卡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被她人冒名顶替。随后她发现,早年她苦苦等待的事业编制工作岗位已被她人顶替。记者18日从湖南衡阳县证实,这一顶替事件属实,目前衡阳县司法部门已对弄虚作假的县财政局干部贺祖信、冒名顶替人以及办理假身份证的公安民警等三人立案侦查。(5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对于冒名顶替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曾巧娟也不是第一个走进公众视野的被冒名者。放眼寰宇,无论是冒名顶替上学,还是冒名顶替上班,这样案例就像是瘟疫般蔓延在全国各地。而它造成的影响,也不仅仅只是侵害着被顶替者的合法权益,更破坏着社会秩序的公平公正,损害着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威以及公信力。
  公民的姓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特定的人身权利,非依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冒名顶替、篡改和使用。对于这样的一条法律条文,似乎总会有一些人肆无忌惮的伸出黑手。而对于曾巧娟一案背后的黑手便是该县财政局干部何祖信。正是在这双黑手的有力推动下,让两个容貌完全不同的人被联系在了一起,最终促使了该案的发生。所以斩断“冒名顶替案”背后的黑手才是解决冒名顶替现象的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首先,监管不能流失。对比该案不难发现,事件的发生与用人单位的监管审查的不严存在很大的关系。虽然顶替者手持假身份证,并且也有相关领导的签字。但是用人单位在审核时,是否走完了新录用人员的一系列程序?比如,学历审查、录用公示、政审调查等等。倘若其中一项程序严格执行,该案的发生也不会那么顺利。毕竟在对于一个人口有限且流动性不大的县城来讲,要想冒充别人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用人单位在监管上存在睁只眼闭只眼的现象。由此观之,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用人单位有难以推脱的责任,因为监管一旦流于形式,制度便有缝可钻,那么现代版的“狸猫换太子”也就有了操作的可能。
  其二,权力不能脱缰。该案中,顶替者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审核,她的假身份证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其办理假身份证的民警是明显的失职渎职,势必会受到严肃的处理。但该民警为何如此胆大包,又何以有权力随意更改个人信息、办理假身份证,也足够说明在户籍管理上,的确存在权力脱缰的现象。从房叔到房姐,再到拥有8个身份证的公安局长,让我们看到身份证的个人信息以及头像能够随意更改,这在平常百姓看来如此严肃的户籍管理,在一些人手里却变得如此儿戏,更变成了他们玩弄权力的资本。如此种种,无不警示着我们,“户籍管理”这一权力急需关进制度的笼子。
  第三,关系不能越界。作为该案中的黑手以及案件始作俑者,县财政局干部贺祖信利用了他手中不为人知的某种“关系”,打通了各个环节,比如,争取到编制、民警为其办理假身份证、相关领导的签字默认等等。中国是一个讲究“关系”的国家。只要不违纪违法、违规越界,那么“关系”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像该案中利用“关系”做些违法乱纪的勾当,势必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以及法律的严惩。
  总之,冒名顶替上班这一现象以前有,现在也正在发生,以后还有没有?因此,这种现象亟需政府部门在彻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的同时,建立完善的资格审查和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加强档案管理等工作,从而把脱缰的权力重新关进制度的笼子,以防止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制造顶替案件伤害受害人权益的同时,损害政府部门的权威以及公信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梁三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事业编制;冒名顶替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