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截至17日,已有9个被巡视单位针对2013年中央第二轮巡视反馈问题公布了整改报告。其中,吉林省、安徽省的整改报告显示,“副秘书长”岗位超配现象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两省都进行了整改,并取得成效。
然而,地方超配“副秘书长”并不是个别现象,也非新生事件,而是一直存在的,“副秘书长”超配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最直接地导致政府三公经费的增多,这无疑会增加各级财政的负担,与民生投入、社会事业抢肉吃。
“副秘书长”超配造成政府机构重叠,人员冗繁,导致官员队伍患上“肥胖症”,一直以来说的精简机构也陷入了恶性循环而无实际成果,机构冗杂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政府办事效率降低,遇到情况便来回打“乒乓球”,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此外,“副秘书长”超配也助长了贪腐之风的盛行,众所周知,“副秘书长”是个实权岗位,有实权就会有利益,有利益就会产生欲望,从而出现买官卖官,送礼受贿的事件,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治理“副秘书长”超配,官员队伍应“减肥”,对于配备“副秘书长”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加以规范,首先,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实现零漏洞,对于超编配备的“副秘书长”,要坚决予以退出,另外,对于三公经费的支出应采用更为缜密的审批制度,对于公车、司机等的配制要按规定执行,超出标准的应从严处理,绝不姑息,还有,要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使“副秘书长”超配现象不敢出现、不易出现。
总的来说,只有从各方面加强管理,注重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我们的官员队伍才会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守愚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