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规范中高考新闻宣传和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新闻媒体单位、各普通中学不得以任何形式炒作中高考“状元”及高分数学生。(6月24日人民网)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揭晓,各地高考状元的“争夺战”也拉开帷幕,“高考状元”称号都成了各个高中争夺的对象,由此产生的“裸分状元”“总分第一名”等称号甚至让河北出了出了四名高考状元,让人眼花缭乱。衡水中学更是因为每年包揽了清华北大在本省招生的大半数名额而成为全省高中学校中的“明星”。
学校如此大事宣传高考状元,无非是把状元当作宣传教学质量、招揽生源的噱头。宣传高考状元,获利的是学校,然而受害的确是整个教育体制。
首先,过度消费“高考状元”是对素质教育的“当头一棒”。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工厂”的产品,过度宣传高考状元等于是对应试教育的追捧,而高考状元每年都成为当地两三个月之内最热的谈资说明应试教育理念还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显然对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对高考状元的“过度消费”突显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状元”一词本本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而科举制度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度盛兴的时代,学子为功名利禄读书,考取功名是贫寒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科举的弊端在《儒林外史》中刻划得淋漓尽致。今天,“状元”这个科举制度的代名词被重新拾起并大受吹捧难道不是开历史的倒车吗?
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并不在于培养出了几个高考状元,更不在于有多少名学生上了“清华”“北大”“一本”“二本,”而在于其培养出的学生都在为国家社会做贡献,退一步讲,至少对他人、对社会无害,也在于能够充分保持每个学生独立的个性并让其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在于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先育人而后教书,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本来意义。
因此,海南省发出《通知》禁止以任何形式炒作高考状元和高分学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不仅是对高考状元本人的一种保护,也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状元”思维的理性回归,不仅值得赞扬,更应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在各地广泛推广。
稿源:荆楚网
作者:翟欣宇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