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距离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已有8个多月。在此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8省市发布了本地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8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制度规定内容越细致,反映出公权的制约性越强,权力使用也会愈加规范。多地出台政务管理接待规定,工作用餐、出行交通、礼仪接待等严格细化消费标准,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权力得当使用,关注细节、小节,将清廉融于公务接待之中,彰显多地政府机构“清廉务实”从政的决心。
李克强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有关反腐败的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以制度规范权力,是政府机构廉政自省的积极表现。权力的细致规范是“政府过紧日子”的行动表现,“紧日子”,就是要合理消费“每一分”公款。作为地方“当家人”,“钱”怎么合理分配,直接影响到民生发展情况。“三公经费”支出多了,民生保障上的支持自然就要减少,资金短缺,造成民生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解决效果差强人意,就会引发“次生”问题,群众就会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产生质疑,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合理部署有关公职人员和部门单位的衣食住行支出,是廉政自律职责所在,也是对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间接负责。
政府行为表现除了自律,也需要他律规范。多地公务接待规定实行以来,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节约”消费的目的。然而,制度有先,十个手指也有长有短。从曝光的违纪情况来看,总有人以身试法,“顶风作案”,工作期间饮酒、借公款出游、礼仪接待超标等等。可见,制度规定因明确禁止“不当言行”,对公务消费的短期约束效果立竿见影。但“紧日子”一阵子容易,,难在“一招鲜”的长期“获利”目的。
政府持久紧日子,除了党内部门监管,也离不开“社会”监督。只有在双方有效配合下,通过公开公务消费明细和公务消费标准、完善群众举报渠道,严格落实制度规定,提高违纪行政“成本”,在党内自律和党外他律的协同下,形成节俭出行、合理消费的权力自觉,以简约的党风政风形象浸润社会民风。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晓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