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偿献血子女中考可以加分、申领驾照结婚证前应无偿献血一次、生育二胎要签订结扎承诺书、申领证件需到指定地方照相……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被一些行政部门强行捆绑在一起,不少群众深感无奈:如此“捆绑式管理”真的有用吗?到底是方便还是添堵?(9月28日《新京报》)
“捆绑式管理”,对公众来说不算新名词。近日有媒体盘点了下一些奇葩案例。如“倡议式”——陕西省宝鸡市规定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奖励性”——浙江浦江县今年7月发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该县出台的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规定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无偿献血者可获得直系子女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等。
如此种种,看似是“倡议”和“奖励”,却让人闻出异味:好好的自愿行为,怎么就变成了“应该”?到底是倡导还是强制?如果倡导,那是不是不该硬性规定?而对献血奖励加分的政策而言,未获得奉献奖的学生是不是就“被动”地被人超越了?难道上学都要“拼血”么?
每个问号,皆是对坏的“捆绑式管理”弊端的质疑。从管理学上讲,好的“捆绑”,会畅通各部门之间的阻力形成合力,提高效率,而坏的“捆绑”,则容易好心办坏事、无心办“傻”事、办了“刁难”事,让一些事变成了“霸王条款”,甚至像“行政绑架”。如今年4月,广东不少地区单独夫妻反映,在开放单独二孩准生申请之后,准备好材料申请时却被要求写生育后选择结扎避孕的承诺书,尽管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并非强制”,但该“捆绑”无疑让市民感觉到“强制”痕迹;再如在湖北某县,领取结婚证时需要缴纳额度不等的照相费、相框费、DV拍摄费等,虽然指示牌上标明是自愿,但实际上“不交不行”。不难看出,这样的“捆绑式管理”已经对正常的管理秩序形成了人为障碍,虽然一些单位称“无心刁难”,从结果看却造成了事实壁垒,影响的是办事百姓的心情,损伤的是部门的公信力。
捆绑式管理,不该成为“行政绑架”。不讲套路出牌的种种“捆绑式管理”,有的源于管理瓶颈,但大部分是因为体制制约、利益纠葛。一些部门的管理者,将权力没有放进笼子里,一拍脑袋相处啥花就是啥花,从而在执行过程中导致不少行政手段强行绑定项目现象的发生。而一旦被人追问起来,他们又会以种种不清楚、不明白、不强制为“万能答复”,把自己的责任会推得一干二净。这样的“捆绑式管理”已经不是管理,而是打着自愿旗号进行的管制、强制,时间一长容易损了民意、伤了民心。
现代管理学最讲究的就是“以人为本”。坏的“捆绑式管理”,无视的恰恰是“以人为本”,取而代之的是“以自己的想法为准”,这样的管理意识极容意让民意远离,使行政管理进困境。相比之下,那些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和履行听证程序的管理做法,既能让科学、合理、合法的政策出炉,又会避免坏的“捆绑式管理”陷入自说自话、自做自事的泥淖。
稿源:荆楚网姜春康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