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受教育程度偏低、离家外出打拼、没找着另一半、用安卓手机、月平均收入2917.7元,三餐花费多在39元以内……昨日,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赶集网联合发布的全国首部《屌丝生存现状报告》为职场基层的“屌丝”们画了一张像。(10月30日《新京报》)
屌丝,你在他乡还好吗?这个话题放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是很容易得到让人信服的答案的。《屌丝生存现状报告》(以下称报告)的出炉,众草根们纷纷对号入座。值得关注的是,高学历者对号入座、自认“屌丝”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者。屌丝队伍的高端化路线从此有了端倪。
屌丝一词喊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揶揄暧昧,但自嘲性质浓烈,很容易被年轻人当成自我标签。以前,搬砖工被认为是屌丝血统最为纯种的职业代言人,但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并不关心这样的角色扮演。如果人云亦云,屌丝永远无法从口水中提炼出对时代的参考意义。就这点来说,《报告》显然就是有业界良心。毕竟生活成本、收入状况以及起居方式等事无巨细地被剖析出来,这种对屌丝的消费,无疑是有份量的。
《报告》所指出的高学历和低收入的矛盾结合体,是人力资源市场并不鲜见的现象。只是《报告》没指出这种高学历到底是不是以本科为划线。高校扩招以后,本科毕业生身份含金量被稀释不少。当蓝翔技校用北大清华毕业生来给自己子弟打鸡血的时候,坐实了学历只能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风雨飘摇。而它的拥有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屌丝。
以前管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叫“菜鸟”,现在统一口径谓为“屌丝”,主角们多少带有先入为主的勇气和担当。屌丝和精英的分界线其实并不清晰,学历、收入都可能成为浮云。但一过了35岁,情况将发生逆转。这在《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你很少看到一个大叔称自己屌丝,这不仅关乎到成年人的尊严,更重要地是35岁的前屌丝们大都有了下一代。为了防止屌丝血统被继承以及孩子们有样学样,尽管对屌丝一词恋恋不舍,但35岁的大男孩们还是会头也不回地做个切割。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屌丝是路人。
当然,《报告》中明显是带有手机歧视症的。“用安卓手机”这一条显然是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地铁中,那些脚踏new balance、身穿Jack Jones的资深屌丝们,背靠摇晃的车厢,小手掏出来的大都是iPhone。当然要备注的是几乎全是4S。屌丝是不屑于iPhone6铺天盖地的饥饿营销,也无暇顾及小米、锤子的江湖传说。对于他们来说,手机只是社交APP的搬运工,但QQ上线时所显示的“对方iPhone在线”却能够在虚拟中撑起一份满足感。
据说《报告》的始作俑者还呼吁要关注屌丝们的生存状况,笔者认为这是极其不靠谱的呐喊。屌丝们一直都活得很好,他们并非是“凌晨五点不睡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的那些个人。就好比在《心花路放》中被称为Loser的黄渤。以这样的长相和出身,竟然能逆袭成50亿票房影帝,实在是屌丝界的传奇人物。当然,屌丝是不会报团取暖的,他们也拒绝没有营养的成功学洗脑。对于生活的忧愁,一句“我是屌丝”绝对比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来得带劲。
好像暗号一样,在人群中喊出一句“屌丝”,蓦然回首就能看到数量若干、神情亢奋的年轻人,他们放光的眼神似乎在说“哦,你也在这里?”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伟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