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受教育程度偏低、离家外出打拼、没找着另一半、用安卓手机、月平均收入2917.7元,三餐花费多在39元以内……昨日,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赶集网联合发布的全国首部《屌丝生存现状报告》为职场基层的“屌丝”们画了一张像。(10月30日《新京报》)
“屌丝”一词从最初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到短时间内成为一种公众认知度极高的生存现状,凸显了社会与个人对个体生命缺乏足够的人性化关注。
私企职员的“屌丝”认知度更高正应了私企员工工作压力大、薪资低的怨声,这无异在提醒社会:应给予私企员工更多人性化关注。受利益最大化影响,员工进入私企后,老板最关注的就是他在工作中能否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并为此牺牲休息时间,甚至健康。因此,私企员工常常自嘲或被嘲为“干活的机器”。因此,此时亟需社会提高对这些“屌丝”们的人性化关注,采取措施对私企用工制度进行适当干预,引导其走向规范化与人性化,否则私企员工恐怕无人能逃“屌丝”命运。
另外,《报告》显示,73.6%的屌丝远离家乡,54.3%的屌丝曾遇地域歧视。笔者不禁惊问:在一个高度民主、法治的社会,在“地球村”已然出现,在四海为一家的和谐时代,为何地域歧视仍如此横行!如果社会对这些基层“屌丝”群体能有足够关注,对每一个“屌丝”个体足够温情,那么这种因歧视而侵犯人权的现象绝对无处遁形。
再者,《报告》还揭示出在相对发达地区与拥有高学历的人们,更热衷于自称“屌丝”。对此,笔者无心细究个中原由,只是深感痛心。因为在每个人自嘲的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无奈与自卑等负面心理。
诚然,再得意的人生也难免有时会深陷负面情绪,所谓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自嘲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负面情绪的一中宣泄方式。但是当自嘲成为一种群体性标签,一种社会性现象,并且受青睐程度居高不下时,问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这说明人们普遍对自身生存现状持消极态度,对个体生命的积极关注也不够。
自称“屌丝”其实是将自己定位于一种“弱势”群体,除了减压、自娱之外,更多是放大了自身的不如意。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路任谁走都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我们不应该消极对待人生,不能一味自嘲而遗忘了对生命的积极关注。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梅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