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两院为规范院士增选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选实施办法或细则,而新的办法或细则则提出多个遵循去年修改后的章程精神的新规。处级以上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是此次增选的一大亮点。(1月7日 《新京报》)
毫无疑问,拒绝副处级以上干部“仕而优则学”,是增加了一道防止院士官僚化的防火墙。但美中不足的是,增选办法中留下了“原则上”的bug。诚然,有关方面预设“原则上”也是为了防止院士增选一刀切,将优秀的人才挡在门外。囿于历史原因以及现实需求,目前在科技部、农业部、海洋局、民航等行政机关,都各自保留着一大批专家。倘若简单的一刀切,很可能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浪费。
但问题是,尽管保留“原则上”,保证了院士选拔的广度。但却可能因此葬送院士去官僚化的努力。试想,能与袁隆平、钟南山在一个屋檐下平起平坐,是何等的荣耀,谁能不动心?这样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据报道,为了实现“院士梦”,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先后砸进2300万元用于院士参评。试问,倘若再有官员拿出这么大的力度来,“原则上”岂不成了违规参选合法化的挡箭牌?
事实上,院士去官僚化不能停留在“原则上”。现实中的两个例子让人如鲠在喉。一是“烟草院士”谢剑平,却在劝退声讨中,发扬“钉子户”精神拒绝请辞。二是北京林业大学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80岁高龄的沈国舫院士退休。两个鲜活的例子表明,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靠道德约束与松垮垮的规定,都很难奏效。仅靠“原则上”支撑不起院士与官僚隔绝的防火墙。因此,尽快堵上“原则上”这个漏洞刻不容缓。
当然,即使删除了“原则上”,也仅是迈出院士去官员化的第一步。院士之所以受热捧,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院士称号的各种利益附加,让人垂涎三尺。譬如,院士不仅在科研项目、经费的配置中,享有优先保障权,而且也是“学而优则仕”的优良润滑剂;院士享有相当高的整治地位和社会美誉度,是向技术型官员转身的必备外套,也是官职进阶的一个隐形台阶。故而,院士头衔成了官员与学者身份切换的一个节点。为争抢院士头衔,学术界个个趋之若鹜。而官员时不时的到院士的盘子里分羹。
因此,从长远看,只有通过去行政化、去利益化、去特权化的配套措施,剥离院士的“附加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剥离院士的官员头衔,达到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学术的归学术的最终目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家明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