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春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习俗。然而,进入21世纪,手书春联反而黯然失色。从笔者在许多地方调研的情况来看,新世纪开启十多年来,传统的手书春联逐渐被现代印刷春联所取代,手书春联的覆盖率平均每年要下降5%左右。(《现代快报》1月22日)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习惯张贴手书春联,这是我国千百年来沿袭的传统习俗。什么是年味?在中国人看来,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汤圆)、放鞭炮还有贴春联。然而,近年来,印刷春联名噪一时,充斥市场,民俗气息浓厚的手写春联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种文化的记忆,中国春节也少了年味,多了份平淡和遗憾。
曾几何时,每逢年末岁晚,人们把买、贴春联作为过年文化的一部分,“手写春联”队伍成为大街小巷的一道亮丽风景。人们为贴上一副内容新颖、适合自己家庭情况、能表达自己愿望的春联而精挑细选;甚至有的富有人家为装点“门面”、炫耀“身价”和有学问,不惜重金请文人墨客专门撰联书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春联到店铺名,都不用写,都可在电脑“搞掂”,电脑代替了传统的手书。从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导致出现学习书法无用论。一些商家钻市场经济空子,看到生产对联成本低,大有可赚,便大规模印刷生产对联,对手书对联市场冲击很大,造成撰春联、议春联、品春联气氛淡化。可以说,印刷春联被市场的庸俗气取代了雅俗共赏的文化氛围,是对我国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书春联的传统的扭曲变形。
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其实人们都知道手写春联好,可是如今能写春联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现实。“家里没人会写春联,市场上的印刷春联价格很便宜,还有很多金灿灿的又好看,所以也就花几块钱图个省事。”这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和没人会写的困境中,越来越多人被动地选择了印刷品。与传统的手写春联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字体样式,印刷的春联千篇一律,失去其应有的文化内涵。有学者指出,中国贴春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当前印刷品春联“一统江山”是春联文化的萎缩,这种“快餐式”春联的背后是商业利益,冲击的是个人自身创作的欲望。这无疑是社会浮躁的一种表现,也是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危险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要大力倡导手书春联,严格制止印刷对联的蔓延,管理部门要规范执法,不能再放任泛滥;就是要在于抓好书法教育,而书法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它发扬光大,需要全社会重视支持和配合,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当今刻不容缓。我们不仅希望把手写春联的热情传递给老百姓,让人人参与其中,同时为了让楹联文化事业后继有人。习近平去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讲过,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染铜臭气。因此宣传文化部门在春节前夕应组织书法家下基层、走上街头,免费为人们群众书写春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手书春联。
春联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习俗,手写春联也是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好载体。我们走在“实现中国梦”和“中国民族复兴”的希望大道上,有责任把这个好习俗保护好,更有责任把它干净地传给我们的子孙。“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愿羊年开好头,所有文化人挥动羊毫狼毫写春联,让手书春联重新火起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醉江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