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禁止即可为、不让科技成果睡大觉、谁的“孩子”谁做主……在2015湖北两会上,“科技十条”受到空前的热捧。
新常态下,湖北经济能否实现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完成“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推动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关键在于找到促进经济的新增长点。适应新常态,需要新动力。对湖北而言,正如政协委员叶青所说,这个新动力,就是利用好、转化好湖北的科教优势。
2012年,武汉六所高校发明专利之和,还不如一个浙江大学多。不过仅仅两年时间,情况大为改观。
自2013年出台至今,“科技十条”硕果惊人:仅2014年一年,全省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778项,同比增长9.6%;技术合同成交额600.59亿元,同比增长43.6%;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51.16亿元。据省科技厅统计,去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总数达到2700家,位居中部第一。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科技十条”的成功推出所体现的发展新思路,更显意义重大。
为“科技十条”点赞,因为2014年的荆楚大地,“创新驱动发展”大步向前,成绩骄人。更因为,“科技十条”发力,意味着在常态经济进入缓增长平台期的当下,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新生经济将继续异军突起,成为催动荆楚创新崛起的关键点。
落实“科技十条”,加快转化科教成果,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是完成2015年全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要实现这一目标,无疑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譬如,如何调动起所有手握科研成果的高校、创新人才的创新型培养和使用等,这些操作细节关乎“科技十条”的具体落实。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各方信息来看,畅通科研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落实。1月27日上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湖北将确保完成投资2.9万亿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是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此外,湖北投资环境排名升至全国第11位、2014年湖北技改投资增速全国第一、东湖高新“创业十条”等诸多利好消息的推出,都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乃至激发全民的创新和创业动力。
科技创新永不止步,成果转化更要落到实处。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超全国平均水平三成,高校教师创办的科技企业数量是前5年的总和。1月25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聚焦湖北科技创新改革。
目前,湖北科技改革已经引起全国人大、国家多部委关注,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步伐正在加快。
锁在抽屉里,科技成果就是废纸一张。更进一步地落实“科技十条”,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引领新常态,以“知本变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态势。科教成果转化,必将成为荆楚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姬学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