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红顶中介”与政府部门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关系,形成行政审批的“灰色地带”,蚕食改革红利,亦增加腐败风险——正是凭借与政府部门这样的“特殊关系”,“红顶中介”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面对企业扮政府,面对政府扮企业”,依附行政权力干预微观经济,让企业和个人无所适从,疲于应付。(2月3日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行政审改的推进,政府部分审批权转由一些社会组织承接,所谓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鉴定评审机构和各类社团,据业内人士透露,承接业务的机构多是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已经等同于主管部门的一个下设机构,于是,每到年底,那些身居要害的政府部门就门庭若市,大小商人纷纷“跑部钱进”,进行各种权力寻租。
事实上,在国家下决心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那些个挂靠在政府各部门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极有可能接过政府部门下放了的权利,使得简政放权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中专家表示,多年以来,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简政放权常常是一边做“减法”的同时,有些地方或某些领域却在做“加法”,从而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演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笔者认为,要想防止“简政放权”沦为“跑部钱进”,相关部门需在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切断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利益纽带,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审批备案制,采取事后监管,变“授权”为“监管”,建立审批透明机制,什么机构拥有哪些审批权限,收不收费、收多少,都要公开,防止一些部门巧立名目作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隐性抬高行政审批门槛。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曹晶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