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鱼予:“小官贪腐”围城之势当谁警醒?
发布时间:2015-03-06 17:26:15来源:荆楚网

  昨天,北京市纪委通报2015年前两月办案“成绩单”。今年以来,前两月北京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小官贪腐”40人。此外,151人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包含1名局级干部、34名县处级干部。 (《新京报》)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快、准、狠”的高密度“打虎拍蝇”行动轰轰烈烈开展,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老虎”被拍落马下,然而与此同时,部分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小官巨腐”同样占据头版头条,虽既不罕见、更不新鲜,但其所作所为却令人膛目结舌嗤之以鼻。就如报道称,北京市纪委2015年前两月共查处“小官贪腐”40人。其中1名局级干部、34名县处级干部,而且郊区人数多于城区。疑问的是,按理说,中央对遏制“苍蝇式腐败”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足以让“老虎、苍蝇”形成震慑,为何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依然有如此肆无忌惮目无王法之人?缘何还能形成“小官贪腐”的“围城”之势?究其原因,或许依然要追溯于权力运行上存在的漏洞。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官职虽小,但影响不小。在某种程度上说,尤其是基层干部代表着地方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地方民风的好坏,民众也把他们当作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对普通民众来说,平时耳闻目睹感受最深的往往是身边的腐败。两个月40名“小官贪腐”,不仅伤害了群众利益,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还破坏党和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公信力。也折射出上级监督之殇,具有失察之责。警醒之余,更应思量的是如何遏制权力寻租的机会和滋生的空间?

  其实,回顾近年来引起舆论关注的基层腐败案件,如征地拆迁、项目审批、截留挪用公款等,无一不折射出权力集中体制下,监督无法公开透明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什么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一言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尤其是在一些政策法规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才导致高压态势下衍生的“虎胆英雄”,“小官贪腐”围城之势。归根结底还是部分基层政府,特别是郊区和偏远地,由于“山高皇帝远”,缺乏有效监督,对政策执行随意性大,从而让权力寻租机会多、空间大。为此对“小官贪腐”围城之势要找对根,下准“药”,予以重拳出击。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小官贪腐”围城产生的原因是权力的失控。因为很多小官是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项目的直接经手人或掌管人,手中权力的“含金量”自然高,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了“吃、拿、卡、要”的筹码。加上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政策公开和公示制度不完善、渎职犯罪案件查办阻力大等因素,使得部分干部贪腐心存侥幸。久而久之,“制度的笼子”变成了“牛栏关猫”,“小官小腐”就成为各类贪腐大案的“主角”。

  一言以蔽之。“小官贪腐”围城之势已不容小觑。事实证明不管权力是大是小,职位是高是低,地处何方,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笔者以为,要治理“小官贪腐”围城之势,更需强化制度约束,制度的堤坝绝不能决口;要用制度管权、管钱,把办事用权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将制度、权力、责任放在社会、人民监督之下;要明确工作权限,公开权力清单,公开办事程序,严格事项办结时限,接受广大群众党员监督。多管齐下,相信只要不专权、不弄权、不乱权,“小官贪腐”围城之势就会迎刃而解。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