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王青玲:“瓦房下的温馨”散发出民族的光芒
发布时间:2015-04-02 11:51:26来源:荆楚网

  3月29日,宜昌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路上的行人打着伞匆匆而过,而在西陵区河水巷的小道里却响起了藏族学生青涩的声音,“奶奶,我来看你了”。(4月1日荆楚网)

  “奶奶,我来了”、“奶奶,我走了”,来来回回间饱含着多少真情与辛酸。一种相依为命的凝聚,一份远客异乡的归属,这样的画面无不让人动容。卓玛奶奶用善良托举了大爱,散发着一个民族的光芒。

  201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他们是雅鲁藏布江边美丽的格桑花,是喜马拉雅山脚下走出的精灵,是富含文化底蕴的美,是富于人性善意的美。

  这两则故事,打动我们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民族的特性。一个我们一直忽视或漠不关心的群体,他们身上散发的魅力,震撼我们的时候,更迫使我们去反思些什么。

  一直以来,民族问题都比较敏感。少数民族的就业歧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歧视,因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人际交往困难,因部分人的恶行而贴上群体暴力标签,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团结。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会觉得,少数民族人数本就很少,离我们又远,我为什么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因此,我们不关心他们是谁,也不关心他们怎样活着。

  笔者曾亲眼看到过这样一幕场景:在公交车上,两个维族学生,车上的乘客打量式地看着他们,问“你们是中国人吗?”“长得不像中国人”。她们先后给车上的老人、小孩让座,一个急刹车,其中一女孩站立不稳,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女士,女士夸张而嫌弃地拍打衣服。暴露在众人无知斜去的眼光中,让人不慎舒服。

  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存在类似的事情,或是见到他们敬而远之,或是带着异样的眼光。其实,“无知”就是一种歧视。我们不知道戴头巾的新疆女孩不是外国人,用刻板印象来解释有限的信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少数民族婚恋自由,少数民族牛羊满山,少数民族比较笨,少数民族蛮横凶残。

  这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知与漠视,好奇与疏离。当祖国90%的人都不认同他们的时候,他们去怎样理解书本中天天讲到的“认同”呢?

  当一个群体,被当做某一个整体特征投射的时候,卓玛奶奶和他的孩子们,瓦房下的温馨,让社会约定的“民族平等”,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有所表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青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