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部干事成事的重要依托。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长春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说,“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就是要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干部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有多大的精神劲,就能干出多大的成绩。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根本在于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干部精神状态是一种乐观积极、永不服输的干事心态,是敢于担当责任、挑战艰险的非凡勇气,是支撑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干部有精神是来自讲规矩、讲党性的刻苦垂范,是守法用法、依法律己的自觉规范,是干部干事不出事的重要保障。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人的精神状态体现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干部的努力姿态影响着国家发展水平。正是人民群众发扬了革命年代“不怕流血牺牲的气概”、新中国建设“力争上游的激情”、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国家才实现了不断繁荣进步。如今面对改革再出发的号令,更不能守成不为、等待观望,而要继续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敢于担当、敢为人先、奋勇争先。
“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党员的精神状态关系着党的精神面貌,党的精神面貌影响着党员的精神状态。党是党员的集合体,党员精神状态佳,党的精神风貌就好,党组织就有战斗力。如今一些干部“为官不为”,不愿撂挑子;有些干部“不在状态”,不愿担担子,干部的精神状态极大消弭。“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一旦干部精神松懈、要求降低,必然斗志衰弱、作风滑坡,导致事业停滞、发展停止。
“人无精神不立,业无精神不兴”,干部的精神状态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荣辱;要实现事业兴盛,就要驱除党员干部身上“为官不为”的消极现象。党员干部要保持“赶考状态”,时刻保持任务压头、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担当责任。干部制度要形成突出“无为就无位”的导向,为干事者撑腰壮胆,正向引导干部注重实绩和日常表现。问责设计要有“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决心,敢于对“为官不为”亮剑,向“庸政懒政”叫板,引导党员干部形成积极干事、干净成事的良好精神状态。
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要有新作为;要实现新作为,就要有新状态。党员干部要保持务实干事的精神状态,振奋精神、提升干劲,以“拎着乌纱帽向前冲”的豪气,闯关夺隘;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状态,过关斩将,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俊伟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