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石岩:“官媒”成“官谣”源于问责成作秀
发布时间:2015-04-25 15:00:30来源:荆楚网

  据媒体报道,21日,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涉嫌吸毒,目前公安机关已正式立案调查。就在4月14日前后,湖南岳阳、临湘官场开始流传龚卫国吸毒后被抓的消息并在网上引发热议,此前的官方回应称其因病请假。(4月22日人民网)

  据此前《新京报》的报道,16日、17日,记者多次拨打龚卫国手机,均无法接通。岳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称,龚卫国因为身体不适,已请假到广州住院检查。而岳阳两位厅级干部透露,龚卫国因抑郁症赴广州治疗。最新消息是,目前公安机关已正式立案调查,他也承认了自己有吸毒行为。

  回顾整个事件,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民意倒逼真相公开的怪圈—— “市长吸毒被抓”、官方辟谣“系生病”、纪委查处通报公布“市长吸毒”。事实上,在一些地方,每当出现有关官员负面消息时,一些地方的“鸵鸟心态”就出来了。先是“对内压”,后是“对外躲”,能不搭理尽量不搭理,能不表态尽量不表态。舆论逼得急,不得不说了,就以官方姿态出面“辟谣”,最后证明事实是真,官方闹得个灰头土脸。严格来说,这也可归属于“谣言”。在网上,网民将这类的“谣言”称之为“官谣”。

  不妨来看看官媒变官谣言的例子。雅安地震后,针对互联网上关于市委书记徐孟加的传闻,雅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告称,关于徐孟加“腐败”的传闻是个别别有用心人士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而成。当初刘铁男被实名举报时,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也立即对媒体做出回应,称纯属诬蔑造谣,正在联系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正在报案、报警,将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处理此事。最后,随着传得沸沸扬扬的两位官员落马,相关部门也陷入自证清白的漩涡。

  屡屡出现的“官谣”,消费的是政府公信力。政府部门讲诚信、说真话,是基本的权力伦理;政府部门充当权威信息的来源,更是信息社会的运转基石。一些事件发生后,舆论希望看到的多是具体人受到处理。一旦先是鸵鸟心态,到不得已辟谣,最后成“官谣”,那么舆论就可能转向背后的公权,就会从隐而不说、编造故事中,读出可能有官官相隐、官官相护,会让政府部门陷入“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的塔西陀困境。

  “官谣”不除,公信难立,按理 “官谣”当有人为此买单。但实际的操作是对“官谣” 的制造者、发布者却很难追责,更少有被处理者。因为“官谣”的产生”, 往往不是个体行为,而是急于想撇清自身污点的某些政府,背后往往体现着相关单位及领导的意志,无论是宣传部门的负责人,还是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他们大多是秉承领导的旨意,代为发布“官谣”,很难把责任具体到人。

  笔者认为,现行法律对“民谣”制造者有相关查处规定,对“官谣”制造者也应有具体的责任追究。杜绝“官谣”不应止于认识论上的说理,更应该在方法论上动用问责机制,让那些遇到负面事件,既不去调查,又动辄说谎者付出代价。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石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