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伊达:摘帽“红顶中介”收复“权利”失地
发布时间:2015-07-10 16:04:31来源:荆楚网

  7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对外发布。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7月9日《南方都市报》)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近年来,“红顶中介”这种官场、市场“通吃”的特性,使得其在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犹如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形式的中介机构,使得其成为权力的狩猎对象,在华丽的外衣下进行着肮脏的交易,让权与利的“良田”不断减少。

  “红顶”与“中介”两个词并无非意,从词性的角度而言也没有任何色彩,不褒亦不贬,但将二者联系起来问题就来了,两个词语失去了其本来的意思,形成了一个更具体形象的词——腐败。在“红顶中介”的掩护下,政府官员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权红利。

  “红顶中介”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背靠权力的“大树”。权力本是官员为民服务的“神器”,但有些官员却是万事皆为“利”,与商狼狈为奸,形成利益链条。因为借着“中介“的名号,无论是财务状况还是机构人员的准确信息,都很难把握,这就使“红顶中介”成了三角地带,既不好管也不愿管。

  “红顶中介”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企业与政府通过“红顶中介”互动的过程,给企业带来错误的导向,长此以往,企业会普遍滋生“走偏门”的思维。在不断泛滥的过程中,夹杂着权钱、权权交易,造成了权力的寻租,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丑化了政府的形象。

  摘掉“红顶中介”的帽子需要官员的自律、商人的自检。作为党员干部都可能遇到权、金钱、美色等各方面的诱惑,但身在其位,必司其职,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商者,就得本本份份,不违背国家的法律制度,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致富。

  摘帽“红顶中介”一定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但收复“权利”的失地已经提上日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唯有如此,市场才会更有秩序,政府的公信力才能不断提升。

  稿源:荆楚网

  作者:伊达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