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王惜朝:干部“上下”关键要由民意举牌
发布时间:2015-08-02 09:21:14来源:荆楚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规定》要求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7月29日人民网)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此前的组织人事制度中关于干部队伍“升降进出”的相关规定并不少见,但是落地效果较差,真正能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并不多见,以年龄划线,实行“一刀切”的倒是常见,如此一来,整个干部队伍犹如一潭死水,基本无活力可言。

  干部制度要充满活力,“进口”是关键,“出口”也是关键,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几年,干部退出机制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既存在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也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干部能上难下、能进难出还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实,作为干部“退出机制”可谓天经地义,实际上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无论是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物界的优胜劣汰、一种生态系统的自求平衡,还是各种运转着的系统自动的能量转换和吐故纳新,都离不开“退出”二字。同理,一个不具备正常退出机制的干部伍,或许也很难维护一种正常、合理的运转状态。

  只有通过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才能引导干部队伍实现合理流动、勤奋干事,发挥制度设计的激励作用,打破机关队伍中排资论辈的现象。

  在笔者来,简单地说,建立真正有效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要解决谁说了算的问题。以前我们使用干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 “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这个干部主政一方的GDP上去了,这样的干部就会等到提升。二是唯上级领导的认可。只要上级点头的干部,无论是否有官德,是否真正出政绩,这样的干部也能得到使用。这两种使用干部的方式,最后也就催生了一批庸官、懒官、贪官。

  干部的“上”与“下”,到底该谁说了算?笔者认为,最有决定权的是老百姓。建立干部退出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动摇的同时,应当导入民意,并确立民意在此项工作中应有的地位和分量。

  有句话叫干部“不怕群众不满,就怕上级翻脸”,如果干部评价决定权来源过于单一且集中在上级领导手里,“上“与”下“全有上级说算,那干部“能上能下”很有可能就成为一句空话,最后成为了领导的个人意志。

  只有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权重,运用“民意”指挥棒,才能真正让干部能“上”也能“下”。这好比要对大师傅的厨艺打分,就得听取就餐者的意见一样。长期以来,我们的组织不是倾听“就餐者”的意见,而是习惯询问“厨师长”的看法。这么一来,厨师当然无须用心把饭做得可口,只须和厨师长搞好关系即可。

  是不是一个好干部,群众最有话语权。人民的公仆该留还是该辞退,群众也应该有决定权。唯如此,才能让选更多有真才实绩的、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上”,让那些混日子,当太平官的官员“下”,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如果干部的“上下”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规定》很有可能煮成“夹生饭”。民意是干部“能上能下”最关键一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惜朝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