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发讨论研究“十三五”规划。目前,“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已经公布,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10月27日 《新京报》)
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目标,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每个社会个体的行动作出共同努力。如何做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有所作为,让国家意图变为群体意识,让每个社会个体行动与国家战略要求同频共振,最终促进生态目标实现。
要在生态规划上有所作为。干部干事,不是心血来潮,想到哪做到哪。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程,国家有大规划,地方要有特色规划。不管是大规划、地方规划,还是单项规划,都具体落实在干部身上,特别是“一把手”身上,一方面是有规划意识,另一方面是有具体规划,这样才能知道生态建设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效果,真正为老百姓勾画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蓝图。
要在生态法治上有所作为。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有的缘自商家利益驱动,有的缘自干部畸形政绩观使然,不管是哪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领导干部环保法治的意识的淡薄。今年8月,中央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打破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随意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予以终生追责。领导干部不能因为害怕违法追责就不去作为,强调法治作为,就是要依法依章推进生态建设,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把规划的要求、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
要在长远生态上有所作为。干部不能当“近视眼”,“只顾眼前吃饱,不顾子孙无饭”,尽管项目做起来了,不是地用完了,就是水土气污染了,还谈什么幸福的指数呢?要戴“望远镜”,想一想继任者的资源在哪里,子孙的出路在哪里,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环境在哪里,这样眼前做的事情才有价值、有意义。在评价任用干部的时候,要把“近视眼”从台上请下来,把戴着“望远镜”的干部推到台上去,让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试身手、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忠友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