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文件明明政府网站上已经发布了,仍要层层开会传达,一级传一级,一级抄一级,反反复复好多遍,用传达代替落实。”西南某省的一位公务员抱怨,由于传达会繁多,手头工作时常被打断。(11月14日人民网)
“大会频繁,小会不断;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时常会听到一些公务员针对会议总结的段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何大多基层公务员对各种会议抱有抵触情绪?重复的会议不仅浪费时间又影响工作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缘由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确实,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对上级部署精准把控和全面贯彻,若没有一个提纲性的文件统领,没有一个明确的会议传达和制度执行,再好的目标也难以实现。不可否认,照本宣科式念稿件在很多领导干部看来是一种常态,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归根结底,是“宁可教条落实不犯错,也不轻易创新去冒险”的心里效应。上对下是一种督促,下对上是一种执行,这本无可厚非。可是这种机械性的反复“抄阅”,确实脱不了劳民伤财之嫌,以致最终起到的效果“半斤八两”。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而不重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执行的话,那终究逃不过“纸上谈兵”的怪圈,到时候费时费力又不讨好,这岂不是适得其反?十八大召开期间,曾因某省代表团领导念稿太长而李克强总理当场被打断,被直接提出“说重点,提建议”,可谓霸气引领新会风的典范,让人不得不佩服总理的务实精神。
当然,以基层公务员为例,工作忙、责任重、压力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精简会议实际上就是一种“减负”。会议的内涵主要是精神的传达和制度的执行,而不仅仅是为了会议而“会议”,重点是明确目的和拟定措施,以务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少些空话套话,少些形式主义便是对公务员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做好新时期工作的最好诠释。
精简会议还应区别对待,并非所以的会议都是可有可无、任意精简。譬如某个事件的专题教育反思会,其重点在于警示和审思,以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又如,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作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补品,作为理想信念催化剂,需要通过常思常醒、常学常新来达到学之以用的目的。
另外,莫让会议成为一种“模板”,适时以议为主,以会为辅也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既然会议的实质在于贯彻和落实,那发表正确“异见”也是责任体现和“创新”之源。会议不是当面一套后背一套,更不是“走马观花”和“击鼓传花”。上有抱怨、下有抵触的现象能否破解的根本办法就在于“沟通”。会议的拟办既要兼顾政治因素又要考虑个人因素,兵法云:“攻心为上,政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说到底,还是要结合实际,多做务实之事,莫让会议“太折腾”成为常态。
稿源:荆楚网
作者:毛宇轩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