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新增选的两院院士名单12月7日新鲜出炉,政知局注意到,和2013年的增选相比,此次的131人名单中没有任何官员。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还要追溯到去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12月8日新华网)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在我国传唱了数千年,也影响了不少人,“学而优则仕”就是“学得优秀就应该做官,做了官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才学”,于是有了自汉至清绵延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仕而优则学”就是“做官之余,还有精力和时间,那他就可以去学习礼乐等治国安邦的知识”。
认为做官做得好,就可以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有着背后的逻辑。其一,能当高官的无不是才思机敏之辈,他们往往在学校里就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在成为领导之前,在各个岗位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二,成为高官的人才往往需要更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这时候学术领域要是再取得一定的成绩,将为自己的晋升增加“筹码”,可以说,是比较容易取得成绩,受到领导赏识,获得百姓肯定的“突破口”。
现实中,却又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往往有望戴上“院士帽”的高官们,因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往往会使得评选看上去显得不那么“公平”。试想下,一位学校的专家学者,如何与一位直辖市的市长公平的竞争院士呢,这里面自然逃不过权力强势的影子,“张曙光的贿选院士”的案子更是令整个学术领域蒙羞。退一步讲,即使官员公平竞争,但是人的精力和体力毕竟是有限的,官员的正常工作往往都是需要加班加点完成的,哪有余力去进行需要潜心研究的学术呢?
剔除“乌纱”的“院士帽”方让学术回归本位。学术需要的没有权力干扰才能找到知识真谛,研究同样不需要权力为其“保驾护航”,科研更是要降低“官僚化”。二者应有明显的界限,不能越界。由此,“仕而优则学”,此路不再通。循着这样的思路,不难发现,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了清理干部企业任职,文艺协会任职,出台了禁止公务员及其亲属从事与其职责相关的规定。
李克强总理讲:“当官发财,应当两道”。其实,当官就要严守权底线,权力就要谨守边界,远离其它社会资源的争夺,切勿名利双收。诸如学术研究等其它领域,就让本领域的人自己“折腾”去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齐国瑞
(作者:何青)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