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晓飞:院士与官帽“绝缘”利于学术回归本色
发布时间:2015-12-09 15:42:07来源:荆楚网

  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15年新院士名单终于出炉。今天,两院相继对外公布院士名单,61人当选中科院院士,70人当选工程院院士,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后,两院迎来的首次院士增选。(12月8日《中国青年报》)

  本次两院院士的评选无疑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院士称号代表着最高的学术荣誉,更是因为本次评选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后的“兑现”。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和荣誉已是改革的重心,尤其是厘清学术与权力的边界的举措更是值得点赞。

  我们看到,本次评选明确了“依照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的规定。这项规定无疑契合了学术界期盼。事实上,非学术因素对院士的干扰问题不容小觑。这一点从张曙光的落马轨迹中可见一斑。据称,张曙光曾在07年和09年两次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虽最终没有当选,但他却以参选之名索贿2700万。庆幸张曙光没有当选,若不然怕是会不可避免的滋生夹杂院士称号的腐败。

  实际上,从政者精力也是有限的,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学术追求上,只会了“荒了自家田”。权利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民众赋予干部的权利,干部没有行使好就是工作不尽责。把权力利用到院士参选上,更是违背了权利的本性。

  所以说,官本位思想是院士评选的一项障碍。我们看到,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同样要被清理,道理也在于此。试想,官员、国企高管的集中当选院士能不引起公众遐想吗?要知道领导干部在管理上就要消耗不小精力,还能在学术上有与院士称号对称的成就,实属不易。

  院士的资本是学术水准,追求也理应在学术框架内,领导干部的资本是老百姓的赞誉,追求也理应是抓好社会管理。把院士身份的权力和利益进行剥离,是保证行政权利不跑偏,学术独立的必要举措。于此而言,院士和“官帽”说拜拜,学术无疑是赢家。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晓飞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