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张耕溥:装瞎骗救助,爱心经不起戏弄

发布时间:2016-06-26 12:01:12来源:SRC-13

  近日,四川省郫县民政局救助站接到通知,有一位残疾人请求救助。救助站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蹊跷:此人黎某,在全国流浪乞讨救助网的救助信息竟高达128次,是典型的“跑站”人员(即在全国各地政府机关、救助机构等谎称困难骗取救助人员)。被揭穿后,黎某称:“四川太穷,不给钱。我在其他地方能挣几百,有的给上千元呢!而且每天我抽烟、喝酒、住宾馆,有时晚上还去逍遥,生活可比你们快活多了。”(6月25日《四川日报》)

  黎某在残联求助无果后,又在派出所的护送下到慈善会大秀演技。与上午离开救助站时生龙活虎的姿态不同,此时他杵着拐杖的身体微微颤抖,步履蹒跚十分可怜。在慈善会工作人员表示其不符合救助条件后,他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情绪,将拐杖对着工作人员的头作势要打,嘴里骂骂咧咧。待到又被揭穿,他才失去表演兴趣,让工作人员带他回宾馆。

  如此“表演”,不禁让人好笑又难过。好笑的是,工作人员利用联网系统和摄像头,轻易识破了黎某的装瞎骗局;可更难过的是,社会上骗捐、骗助的人并不少见,他们侵蚀了社会诚信系统,也稀释和戏弄了大众的同情心。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救助站救助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即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但实际救助对象远远超出这一范围。查看多篇报道,许多救助站工作人员都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有醉酒者、上访者、轻微违法者、‘跑站’者等特殊群体或主动或被相关部门送来救助站求助。”尤其是黎某这样的职业“跑站”人员利用“困难不需要明确证明”等法律空子,经常在各地救助站骗吃骗喝,浪费国家财政资金,令他们十分头疼。

  因此,首当其冲需要完善的,是救助信息共享机制。“跑站”人员深谙游击之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多个站点反复获取救助。民政部虽已启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但有些地区还未接入该系统,无法查询救助记录。对此,各地应尽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跑站”人员列入黑名单。其次,有时救助站虽已发现求助者是“跑站”人员,却经不住死缠烂打,还是给钱了事,这说明当前救助管理规定缺乏实操性。对于有反复纠缠、强行讨要等行为的“跑站”人员,应寻求公安部门出面执法。

  最重要的是,法律法规和社会既要对骗捐、骗助行为“零容忍”,提升打击力度,确保国家资源和大众爱心能真正帮助到确实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上。同时,也要灵活应变,为求助者提供一些心理咨询或工作岗位,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学会自尊自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耕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