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喜欢缅怀过去的。怀旧不仅是一种情绪,有时候还会成为一种时尚。如知名学者戴锦华所言:集体式怀旧,往往能够迅速成为一个文化市场的热销卖点。于是,一批文艺创作者从怀旧之风里发现了商机,想方设法想要唤起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说得好听一点这是“情怀创作”,说得直白一点无非就是为了赚钱。
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之下,新版《葫芦兄弟》故事内容毫无新意,真人电影《忍着神龟》“情怀”的表象下堆叠“套路”的快餐戏码,其实也就不难理解了,甚至可以说是在意料之中。因为,当你剥开这些作品“情怀”的外衣,你会吃惊地发现,这些作品根本没有精益求精的诚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两个字——挣钱。
追求挣钱和利益并没有错,文艺创作者也是凡胎肉体,他们也需要吃饭穿衣,况且收益还直观反映作品的市场认可程度。可问题的关键是,创作不能只为钱,还需要有品质上的保证。如果只是拿钱来说事,只想尽快地、尽可能多地挣钱,那就是赤裸裸的商人思维。在这样的心态和氛围之下,是不可能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优秀作品的,只会生产出一些敷衍的、重复的、过目即忘的“快餐”,甚至是“垃圾”。
是的,一些人的确以“情怀”之名赚了钱。可是他们是“情怀创作”的最初发起者,他们的创作中还是有着用心和诚意的。等到大家一窝蜂而上,“情怀”完全成为一种创作“套路”,人人以“情怀”之名干着“新瓶装旧酒”的事,这样的“炒冷饭”还能吸引并打动观众吗,还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去埋单吗?“情怀”绝非天然的吸引力,拼到最后还是需要靠品质和内容来说话的。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对哈姆雷特的喜爱可能是一种“情怀”,文艺创作者需要做的是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都呈现出来,而不是创作了一千次一万次依然是同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是这样的话,观众的“情怀”终有被消耗殆尽的一天。
“情怀”可以作为作品的卖点,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卖点,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看点。再说得庸俗一点,真正好的作品,即便不打“情怀”的旗号,也是能够赚大钱的!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永维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