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王彬:变味的仅仅是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16-08-04 18:02:53来源:SRC-13

  眼下正值暑期,大学生纷纷深入基层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田野探访,也有工矿调查。社会实践给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成了变相旅游。(8月4日人民网)

  面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甚至变成了变相旅游的情况,很多人习惯性的直接把原因归咎于学校,归咎于社会,把关注点放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机制上和社会的配合上,主观的认定是暑期社会实践变味了。这样想没有问题,只不过这些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暑期社会实践的受益方是学生,可现在“走过场”的也是学生,这就是最尴尬的地方。

  难道有大学生不想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将理论付诸实践、认识社会和丰富阅历?不想锻炼自己,提升能力?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些学生对自身要求低,对暑期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定力不够,从而出现不自觉、不愿为对自己好的事情去努力的情况。可见,变味的不仅仅是暑期社会实践,还有一些学生本身因素,比如态度、认知和价值观。

  有人建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要在学校社会实践机制和社会配合上下功夫。学校方面应该通过学生报方向、老师定课题、全程有跟踪、报告有答辩结论等措施从严考核管理,应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社会上参与的单位也要灵活应对,让学生有所得。其实,提这些建议的人就是对暑期社会实践缺乏实时了解,过于想当然了。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暑期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很多已经将其纳入学分,从严管理考核,形成体系,而社会资源也在积极配合,为实践服务。这说明学校和社会在暑期社会实践方面是在进步的,既然是在进步的事物,再去花大心思去问责和苛求的必要性就不大了。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相对停滞的方面,那就是状况频发、“走过场”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了。

  还有,即使学校的社会实践机制和社会的配合再严格和完善,那对于无心的学生也只能是相对的严格和完善,总有逃脱之法。而且,如果这些学生的态度、认知和价值观不改变,过于严格,规定过多,只会逼迫其做出更极端事情,比如实践报告造假、靠钱和关系摆脱实践压力等,反而让学生的功利色彩更浓厚,形成“恶循环”,这显然与初始目的相违背。这样说来,学生真正愿意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躬体力行”,才是根治“恶循环”的解药。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