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凌晨,中国举重队部分成员顺利抵京,石智勇、龙清泉领衔大受追捧。载誉而归的大力士们一现身机场就受到广大观众和记者朋友的热烈欢迎,采访、签名、合影,无一不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热情。(8月13日人民网)
报道中,受到观众和记者追捧的均为奥运夺冠选手。他们脸上溢满凯旋而归的喜悦和自豪。笔者在振奋之余,不禁生出一丝忧虑:如果是赛场失利者、未获奖牌者归来,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情景。
奥运冠军似明星,瞬间得到各方追捧;未获奖牌受冷落,甚至招致嘲讽和责备。不同颜色的奖牌,获奖与否,意味着太多不同的东西。“成败一线间,境遇两重天。”的场景可能会在近期陆续上演。
其实,与其说是对冠军的追捧,不如说是对金牌的追捧。很多人把金牌当成奥运比赛的全部,除了金牌,其它都是空气。一些媒体也习惯于用“痛失金牌”来描述运动员的失利。笔者以为,这是“金牌至上”、“成王败寇”的功利思维在作祟。有些人眼里只有金牌,只钟情于奥运冠军。
易建联因男篮失利,面对媒体采访不愿多说,神情落寞。他们背负的比赛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赛后还不予以肯定和鼓励,对运动员无疑是雪上加霜。只会加重其自责情绪,为以后训练留下心理阴影。再说,如果媒体等在价值导向上做不恰当的引导,既不利于运动员成长,也无益于项目良性发展。
赛场风云变幻,情况复杂,失利者或因技艺欠精,或因临场发挥不佳等,我们要多点理解和包容,更无需苛责。还应该明白,奥运精神绝不是把冠军送上人生巅峰,把努力拼搏的其他运动员打入冷宫,而奥运之美也远不只体现在金牌上。
夺冠者固然可敬,而那些作了奋力拼搏仍难免于失败的运动员,同样值得尊敬。“失利的苦果固然难咽,但细细咀嚼,倒也有开胃提神的作用。”我们应该摒弃功利思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他们,帮其分析失利原因,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霾、重拾信心、继续为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而努力。
一句话,我们在尽情追捧奥运冠军的同时,切莫冷落了奥运赛场上的失利者。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传斌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