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评论之八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笑看生死,怀着对胜利明天的坚定信心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庆祝胜利80年的今天,面对时刻可能出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又该怎样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顾历史,革命先辈用行动作出了回答。激战腊子口,30多位英雄为了保卫家乡的父老,身挂手榴弹,腰别大刀,迎着炮火冲锋向前;飞夺泸定桥,22名突击队员冒死爬上摇摇晃晃的铁索,一名战士中弹跌入河中,又冲上去一名,全程竟无一人逃窜退缩;四渡赤水河,在被四面围攻的险境下四处奇兵,最终化被动为主动胜利走向云南……
在那段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征途中,共产党人那敢于创新、严守纪律、心系人民的长征精神绘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当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也要从这脱胎于苦难,成长于战斗的精神中汲取胜利的力量,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次出征,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汲取“长征精神”中的创新之力。鲁迅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开路扩土何其艰难,然而共产党做到了,从选择踏出“北上抗日”第一步到攻克娄山关、巧渡金沙江,这样有创造性的开拓至今仍震撼人心。回首当下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样的形势下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要发展我们必须用好长征中这震撼人心的创新之力,不仅要通过科技、体制上的创新来释放活力、提升生产力,更要在道路、理论上不断创新走更加适应中国国情的光明之路。
汲取“长征精神”中的纪律之力。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曾深刻指出,这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在爬雪山、过草地、冒弹雨、堵枪口的长征中,是什么让红军即使吃皮带也未曾动百姓一丝一粟?是什么让战士们甘于死也绝不退缩?那便是让人有力量的纪律。铁的纪律锻造胜利之师。在奔向胜利的当下,我们也当学习这守纪如铁、执纪如刀的纪律“密码”,在为官行政中刚正廉洁,在干事创业中严守底线,在修身做人中坚守正道,时刻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汲取“长征精神”中的人民之力。正如习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施药赠衣、伐竹铺路,红军为了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明天出征,人民也为这支心怀人民的军队倾尽所能,演绎了一场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如今我们行在发展的快车道,也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定能写就中国新的“复兴史诗”。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