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红包的兴起,京城越来越多的餐馆引入了“打赏”机制,如果对服务员感觉满意,顾客可以现场扫二维码支付“赏钱”。对于收费新模式,没有给小费习惯的中国消费者普遍表示反感。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个别餐厅实施的打赏制由自愿走向索要,经消费者投诉后餐厅已紧急叫停。对此,中烹协及消协人士则直言,打赏制必须建立在顾客自愿的基础上,店家提升菜品和服务质量才是经营王道。(8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有人说,“打赏”是西方小费的衍生,这话并不恰当。从文化层面来看,国内并无未有这样的风气;从服务人员的工资构成来看,小费是西方国家服务员的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内服务人员的工资则通常由底薪+绩效组成;从消费能力来看,西方小费占消费费用的比例很低,而国人外出就餐,固然有几百元的消费,但更多的时候,则不过是几元、十几元的一碗面、一份米而已,倘若打赏普遍推行,势必影响行业的发展。
也有人说,打赏是中国餐饮业就有的传统,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情节。这也应该是事实。但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在古代,打赏并不普遍,主要表现在少数富裕食客上,大多数食客并不会打赏。不仅如此,受赏者往往还要付出额外的服务,比如帮忙叫车叫轿,替打赏者拎包送行李,有的甚至要送打赏者回家。即便在今天,这样的“豪客”仍然存在,但这与餐馆是否引入打赏机制并无关系。
西方的小费虽然是普遍现象,但其与今天的打赏也不相同。一是服务人员不会主动索要,二是给小费并无限额。表面上看,餐馆虽然一再申明,顾客打赏是自愿行为,并非强制要求。但强制有多种表现形式,服务员直直地看着你,在你耳边不停地介绍,“不好意思再拒绝”,其实质也是一种强制行为。
餐馆表示,打赏活动是行业新式提升服务的管理方法,初衷是加强互动,提升服务。但这样的说辞,很难获得认同。提升服务,完全可以通过绩效的考核来进行。更有消协人士指出,餐馆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顾客进行互动,比如贴笑脸或五角星等,然后由商家予以奖励。
事实上,虽不能完全说打赏制是挂羊头卖狗肉,但其很大程度上,是餐馆在变相转嫁经营成本。餐饮服务人员工资不高,是事实,但商家不愿给服务人员更多的让利,通过这样的打赏,让顾客承担薪资增长,恐怕才是其最主要的动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各种理念的影响是难免的。但其影响的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到底是趋于统一,还是保持各自的特色,并不能盲目为之,尤其不能变成变相的强制。面对商家的任性,除了监管的跟进之外,还需要的,是消费者用脚进行投票。
稿源:荆楚网
作者:关育兵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