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山栀子:校园欺凌,究竟打痛了谁?

发布时间:2016-12-13 12:09:58来源:SRC-13

  近日,一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刷了屏。名校北京中关村二小因此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情的真相和细节虽然有待核实,但是网民的情绪基本倒向了受害者和他的母亲。但是,从纷乱的媒体报道中,我们能搜索到这样几个关键信息:老师称这是学生之间一个“开过了的玩笑”,校方称“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并呼吁“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痛点”。而某一事件持续发酵,引爆舆情,产生难以预估的“蝴蝶效应”,则充分暴露出学校、老师及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的迟缓和被动。

  我能体谅事件中的班主任。其出发点是基于善意,安慰伤者的母亲,目的是“大事化小”。只是,他忽视了,有些话不合时机、不合对象,就可能适得其反,避重就轻的解释也能刺激一个母亲的伤心和不满。

  我也能理解涉事学校。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诺大一校园,学生之间“恶作剧”式的逗闹司空见惯,矛盾纠纷在所难免。这次只不过是一个“意外”。于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教育,无一避免的都成了“受害者”。

  校园欺凌是学校无法回避的痛点和责任,同理心、责任心、敬畏心,应该成为学校、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基本心态和出发点。

  同理心,就是主动站到事件的另一方去感受和思考。作为老师和学校,首先要理解伤者的感受,接纳伤者的情绪,倾听伤者的诉求。伤者为大,同情受害者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孩子的班主任也不例外;校方更应该以保护受害者,训诫肇事者为出发点来积极应对和处置。

  责任心,就是主动担当起教育惩戒和协调善后主体责任。及时调查事件来龙去脉,给双方家长一个准确的,并认同事实的交代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利用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主动介入干预,及时给予受害学生心理疏导和治疗;另一方面,对肇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降低事件的恶劣影响,防止事件持续发酵。更重要的是,在事件双方家长情绪难平,沟通不畅时,校方应该担当起协调之责,敦促肇事方履行监护人的教育监管之责,积极主动地做好安抚、弥补措施。

  敬畏心,就是提高对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后果的认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同学逗闹是有鲜明界限的,不可等而视之。校园欺凌的后果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对于受害者,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会滋生“仇恨”和“抑郁”,影响其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对于肇事者,若不及时加以教育、惩戒,会助其变本加厉,以暴力为傲,最终将走向施暴于社会。对于旁观者,破坏规则,漠视正义,影响的将是幼小的他们对于校园和社会规则秩序的认知错失。

  有了同理心,我们的教育才有温度;有了责任心,我们的学校和教育才会更加有尊严;有了敬畏心,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有价值。

  末了,顺便对中关村二小说一句:只要心坏坦诚、责任、敬畏,积极稳妥地善后,令当事人满意,还公众以信服,一个“意外”,并不会影响学校声誉,不必急于贴出一个冷漠的“声明”。

  稿源:荆楚网

  作者:山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