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肖璐:让年味一直浓下去

发布时间:2017-01-30 08:29:46来源:SRC-13

  国外的子女回国,父母接机,边说“宝贝,快点”,边冲上前;摩托车大军返乡,无论路迢道远,仍坚持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信念;村里燃起了炮竹,归家的游子扶老携幼,走街串巷,祝福声声……当下正值中国春节,当一张张笑脸凝聚成了团圆的模样,人们共通的情感也瞬间被释放。无论时代怎样改变,回家、团圆都是中国新年的第一主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不仅是团圆的节日,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贴对联,贴福字,蕴含着中国人祈求福祉、希冀美好的民族心愿;舞龙灯,放鞭炮,彰显着中国人除旧迎新、盼望丰收的新年寄语;祭祖先,发红包,表达着中国人对先人的崇敬和晚辈的祝福……这些古老而悠久的民间习俗,经历了时间的传承早已成为一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民族文化,根本无须强力约束,大家却心甘情愿地遵守。因此,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现实是困顿还是风光,大家都不惜风尘仆仆去赴一场中国人共同的盛宴。

  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在不变的年节中也有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以前家家户户都晾起的腊肉腊鱼香肠,这几年慢慢没了影踪;炸油果子炸肉圆也早都不做了;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守岁时间逐渐被抢红包取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被平日优厚的物质条件稀释,种种关联着我们的记忆、渗透着情感的节俗渐渐衰退,不少人开始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而在“年味儿变淡”的当下,如何呼唤年味儿的回归,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承中坚守本心。近年来,提到春节越来越多的人会说到仪式感这个词。无论是北方守岁吃饺子,还是南方除夕夜有花市,这些“仪式”都提醒着我们春节的到来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必须承认的是,当下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确容易让人忽略一些祖祖辈辈传承下的“规定动作”。但试想若是身处在一个没有仪式感的春节,那又和度过了一个七天的长假有何差别?时代向前,精神不倦。春节早就成为了国人除旧纳新、阖家团圆的精神符号。对此处于传承纽带上的我们,也当在老一辈的带领下将这些“仪式精神”保存流传,毕竟,同这些仪式一起留存的还有我们心中愉快而美好的本真。

  在创新中注入活力。相比于原始的春节,大年三十看的春晚其实也可算作一场春节的变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在除夕夜推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越来越像是新的民俗,成功统一了国人不同地域的传统“守岁”模式,这便是传统和时代交融的完美诠释。因此今日之春节也需要我们用今日中国之时代精神来不断激活。这不仅需要我们从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出发,挖掘当下最有共鸣的新文化内涵,让春节多一些人民意愿和时代特征。同时也可通过创新过节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融入更多民族、家国元素,让春节更有活力和氛围。

  只有守住了文化的源,摸准了时代的脉,才能在继承和创新中让年味一直浓下去。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