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周同同:用人文精神去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5-09-25 11:37:09来源:荆楚网

  当看到本期沙龙的活动主题是“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已经是很激动了。当然我无法说,我对于传统文化是有多么的了解或者热爱,但是至少是很关心的。

  所以当确定的确是有着这样的主题之后我所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所谓沙龙究竟是怎样的形式,是否能够真正起到讨论问题核心的作用。如我所理解的沙龙本应该是三五好友,如同竹林七贤那等放荡不羁的人聚在一起,随意的讨论一些无拘无束的话题,又或者是如同博物馆一般的形式,在每个所能够展览的物品旁边写着相应的文化传统。当然啦,事实证明我对于沙龙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本次沙龙是更类似于讲座或者说访谈的形式,主办方的前辈们请来了两位在文学界颇有些身份地位的一男一女两位作家来进行探讨。在接近两个半小时的访谈之中,大家聊了很多,我也渐渐明白我对于所谓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设想也是相当幼稚的。

  当时未参与活动之前,我想到的第三个问题似乎更有点意思了,我想着这如此接近中秋节的时候探讨这个,会不会发月饼呢?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吃货,却也会有着这样的想法,大概可以说吃东西已经成为烙印在炎黄传人灵魂深处的一个印记了吧。

  在沙龙开始的时候,说道传统节日文化,大家也是从吃的东西开始入题,大概这也是足够调动同学们注意力的一个话题。不得不承认吃东西的确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地方吃的东西竟然相去甚远,除了中秋吃月饼这种广为流传的食物之外,其他相同的地方实在并不多。两位作家老师一个来自武汉,一个来自陕西,他们也说了各自家乡颇为独特的美食,也让人印象深刻。

  中间的时候一度谈到了服饰的问题,主持人说第一次沙龙的时候有一个姑娘穿着汉服来参与沙龙,她见到的时候是颇有些不理解的,来自武汉的胡老师说如果在街上看到穿汉服的人一定会觉得这样的人大概是有病。

  胡老师还说道,在日本那样的国度,是很尊重传统的,和服总是会在合适的时机穿起来以示庄重,却并不会在平日里穿。对这二人的说法我其实是颇为抗拒的。我第一次看到穿汉服的人是在武汉大学的春英诗社“五月江城落梅花”大型活动里,而那一次我更多的注意力被那其中偶尔响起的谈谈忧伤的琵琶声所吸引,对于汉服却没有多少想法。第二次见到穿汉服的人是在北京实习的时候,那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百家园。当时那里不知道是什么活动还是其他的什么,聚集了很多人,练习打拳的,看书的,聊天的,其中便有穿汉服的人。

  记得有一个穿着汉服的姑娘在那里旋转着跳舞,旁边有同学为她拍照,当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美艳不可方物”。是的,我第一次注意到汉服的时候就觉得它好漂亮,飘逸的裙裾与清扬的长发相得益彰,简直是难以置信的美丽。那个时候让我想到了一个篇文章里提过,如今的人们拥有各种高档相机,每当遇到看着很漂亮的风景的时候就会拍下来,想着以后有机会再看,然而再看的时候却往往找不回那种感觉,像素虽高却描绘不出真正的美丽,所以我们应该放下相机,用手中的笔,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感觉,静静地坐在那美丽的景物之前,用心去感受,然后用笔画下来。见到汉服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想要用笔留下来那难得的美丽。只是遗憾,我的画工太差,画得太慢,来不及画好,那些人便已经散了,甚至我都记不下那些穿汉服的人的模样,却只记得汉服有多美丽。

  我想真正的美丽面前应该是除了感慨而不会有其他的,所以当我听到主持人与胡老师所说的话的时候,我想,大概不是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是本身就带着困囿的目光去观察,看不到美丽的时候便会觉得大家已经失去了对美丽的赞赏,大概的确是被自己的目光所局限了吧。

  来自陕西的石老师在这个方面说的很对,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破除四旧,抵制传统文化,曾经有一代人从内心深处便抗拒传统文化,甚至根本不知道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样的传承的确是很难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大困难在于人是要生存的,是要赚钱的,最好的方法便是将文化传统也当作是能够产生利益的工作,或者它本身就是能够产生利益的,从这个角度却努力,来增大传统文化的普及。

  这次的沙龙的确把很多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于我们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多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角度去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真正能够做的事情,大概是利用网络建立一个“传统文化博物馆”,将所有好的坏的,,所有对人类产生过影响的东西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整合在一起,供后人选择。大数据时代,利用网络的便利,收集这种信息应该并不难,只要有人去做。希望会有人去做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同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