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熊蔓祎:孩子玩游戏乱充值谁该负责?

发布时间:2017-05-25 15:30:13来源:湖北日报网

  一张“另类欠条”在江苏徐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走红,欠条中的借款人是个孩子,因玩游戏欠妈妈6000元,将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 记者了解到,孩子才10岁,他在拿妈妈手机玩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仅仅8天就花掉1.2万元。(5月25日  网络新闻联播)

  如今,移动设备支付越来越便捷,甚至单次小额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平板玩游戏,在家长的视线之外,为过关、买装备或是不小心便能“轻而易举”地往游戏里充值真金白银,这样“意外”并不鲜见。从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到几万,很多家长已“无奈中招”。

  虽然,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买东西需要经过监护人的追认,如果家长不追认,对方应该退款。但在虚拟环境中,微信、支付宝等实名认证本身则是家长,想要举证“充值”这一行为是孩子所为而非家长行为,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其实,对于大多数未成年尤其是儿童来说,他们并不知道父母挣钱背后的辛酸,他们只知道游戏好玩,而微信、支付宝等软件里面的数字可以换来好看、厉害的装备,可以协助他们轻松斩将过关,更可以带来冲刺过关的游戏乐趣。

  因此,作为家长,本身肩负着教育、引导孩子的义务。父母理应对孩子玩游戏乱充值的事情承担一定责任。诸如新闻中,张女士要求孩子写下6000元欠条,通过家务和学习成绩“还债”,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处罚方式,一方面让孩子以劳动的方式“挣钱”,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另一方面还能在无形中引导孩子回归学习。其实,身为父母,不仅要汲取教训,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快捷支付上设置安全屏障,更应该引导、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教育。

  当然,作为游戏厂商、运营方及支付平台也理应加强社会责任,在实名制审核、大额支付认证上下功夫,防止未成年人轻易绕过平台设置,产生不符合其行为能力的交易行为。而政府相关部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堵住监管漏洞,需要多方协作努力。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蔓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