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熊彦:留守儿童的未来不能仅靠孱弱的小手

发布时间:2017-07-24 17:17:55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在京发布,报告的最新发现令人震惊:为发泄不满,超10%的留守儿童说父母“已死”;亲情淡漠,9.7%留守儿童视父母为路人;母亲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遭受欺负比例高达58%。

  无独有偶,近日一段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格斗孤儿”的视频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涉事俱乐部回应,先后“收养”了400多个孩子,其中多为留守儿童。该俱乐部是否在利用孩子们赚钱?是否具备收养资格?这么多留守儿童从哪里来?未成年人进行格斗比赛是否合法?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调查,我国完全留守状态的中小学生占4000万农村中小学生总数的26.1%,数量约1000万人。此外,还有缺父留守儿童约1100万人,缺母留守儿童约200万人,三类留守状态学生的总数达到2300万人,数量惊人。

  数字是冰冷的,在庞大的数字背后,有许多不可忽视的细节。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学习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近七成留守儿童“成绩明显退步”,有的早早辍学自谋生路,有的自卑自弃自我放逐,甚至在农村,留守女童被性侵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毕节四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惨状还历历在目……在缺乏亲情关爱的环境下,这些孩子有可能怨恨社会和父母,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社会问题。

  前段时间,某市高考状元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一番言论,笔者虽然不敢苟同,但看到留守儿童的现状,要人担忧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能否跨越“阶层”能否“成功”,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智能制造不断发展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像车床工、纺织工、泥瓦匠等简单重复作业的劳力终将被机器所替代,而低技能、无依靠、缺乏精神追求的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在哪里?

  有人说,让孩子们跟着父母去城市不就解决“留守”问题了。其实不然,农民工的工作最大特点是工作时间长、收入低、流动大。有的是人员随着工程走,有的从事服务行业没有时间看管孩子,有的住在集体宿舍,而带孩子则要考虑上学、租房、吃饭等支出,要是孩子小还要把老人接来共同生活,农民工更是无法承受。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单单指望其家庭,而是要靠政府、社会和家庭一起来承担责任。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公益组织的联动作用,搭建载体、创新活动、提升硬件、引进力量,让村支部、村委会成为留守儿童的港湾;也要落实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作用联动起来,把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树立起来,坚持做好义务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还要落实好《劳动法》,保障外出务工人员薪资待遇,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为留守儿童在家享受到更好的呵护关爱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彦